美國制裁|薛永恒:香港具品牌效應 批美方「最大問題製造者」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26日)出席生產力促進局的一場研討會期間,提到香港於再工業化方面具有優厚條件,有優秀的人才和品牌效應,政府會盡量以政策配合發展。
近月中美磨擦升溫,連帶影響香港對外市場,薛永恒批評美國是「最大問題製造者」,但這亦給予機會政府重新審視市場定位,未來會將更多注意力投放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市場。

出席活動的也包括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右)。(網上直播截圖)

薛:口罩生產迅速 感受到香港再工業化優勢

薛永恒提到,香港在再工業化的過程中,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包括堅實的經濟基礎、保護知識產權法制完善、擁有優秀人才。他特別提到,原先以為香港對於高科技產業的人才不足夠,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本地廠商一要求生產口罩,短時間內即可成立近200條生產線,製作大量高水平的口罩及其他防護用品,這令他感受到,香港其實有很強的工業基礎,需要好的政策引導,政府一向對創科企業提供資金、技術上的支援。

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表示,香港擁有自身的吸引力,讓一些海外的廠商願意落戶香港。他舉例有外國的品牌,會刻意在香港設立其中一條生產線,因為日後可以將產品標示為「香港製造」,證明香港品牌的品質保證,對外地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則指,業界對於近年政府支援企業發展不同工業的措施、生促局的技術支援表示感謝,他認同工業的高科技、智能化於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他認為,香港品牌的國際聲譽,對於再工業化很有幫助,又提到有會員反映,特區政府一些援助廠商的政策,主要援助本地企業,未能惠及在大灣區發展的廠商,建議政府考慮擴大受助範圍。薛永恒表示,這絕對在政府的考慮範圍之中,又指「資金過河」,由南向北,一定是未來政策的發展方向。

薛永恒批評,美國是「最大問題製造者」。(網上直播截圖)

放眼大灣區、東盟市場

近月中美糾紛擴大,影響到香港。美方較早前更要求,日後由香港生產運抵美國的貨物,須標示為「中國製造」。薛永恒指,近期西方本土主義興起、國與國的矛盾確實增添不穩定因素,批評美國是「最大的問題製造者」,認為應理性地和不同國家找到雙贏方案。

不過他指有危便有機,香港傳統以來都依靠西方市場,今次磨擦可令香港反思,未來市場是否可更多元化,例如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東盟市場亦機會處處。薛永恒認為,世界的核心由西方轉到東方是大勢所趨,香港人有足夠的靈活性應對。他又指國家愈來愈強大,可給予香港支持,香港又有一國兩制之利,可作為國家走向世界的跳板,並吸引外邊企業進駐,在再工業化過程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