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〡泛民本土研判民意不會逆轉 難言應否維持初選結果
立法會選舉原定在9月6日舉行,有消息指,政府將以疫情為由,押後選舉一年,2021年9月才再舉行。《香港01》報道指,已報名的參選人將不計數,明年須重新報名。
押後選舉催生不少不確定因素,包括選舉經費、如何處理立會「真空期」等技術問題。外界關注,泛民初選結果是否需再定名單,有參與初選人士認為,應維持現有結果,但亦有初選出線人稱,難言應否維持結果,因有部分出線者有案在身,未知一年後的形勢變化。曾負責協調的前立法會議員區諾軒認為,倘若「大夥兒」認為明年選舉前需重新評估民意,料民主派屆時將以不被政府「抽枰到」的方式評估民意,定出協調名單。
對於有說法指民主派可把握押後選舉的真空期,加緊功能界別選民登記工作,有功能界別參選人指出,有不少準選民因牌照登記未滿一年而未能在9月選舉投票,倘押後選舉,這批準選民將成為受惠者,能夠在明年選舉投票,對部分功能界別甚為有利。不過有泛民參選人坦言,未必能在未來一年大幅增加選民人數,難評估是否對泛民有利。
料有初選人出線入獄失參選資格
屯門區議員、新界西參選人張可森認為,若政府押後選舉是政府輸了,因代表無法面對民意,亦顯示出政府的為所欲為。他稱仍未有正式公布,故暫會繼續選舉工程。他又指,到底一年後選舉是否如常進行,仍是未知之數,現在就相信政府一年後有選舉是太樂觀。
有本土派初選出線人則以「好難講」來形容應否維持初選結果,該出線人指出,不少出線者有案在身,不知半年至一年後是否仍有人身自由參加選舉,加上政治形勢急促改變,認為本土抗爭派能否維持和增加支持度,需視乎初選出線者在選舉真空期有何行動。
有在初選出線的立法會議員同樣難言應否維持初選結果,指民主陣營內部也會隨着時間出現民意改變,半年後或有新星突然彈出並有意參選,加上相信有出線人因政治案件而入獄,屆時形勢將難而估計。但他認為政府欲以時間換取民意逆轉的如意算盤是打不響的,派錢也買不到民心,市民對政府的支持度不會有實質改變,只會犯下更多錯誤。
另有本土派指,選舉一直不是他們的首要工作,目標是要連結抗爭力量,故押後選舉並不是末日,甚至是部分目標達成。對於民主派的初選結果,認為照理應維持原有的結果。
區諾軒:若各陣營同意初選名單出戰明年選舉 則毋須再辦初選
曾負責民主派協調工作的前立法會議員區諾軒表示,民主派內各陣營均認同一點,就是協調出選名單是達致最大勝利的基本條件。若選舉押後一年是否需重新舉行初選定出名單?區諾軒認為,若各陣營同意初選的協調名單出戰明年選舉,便毋須以其他方式再協調出選名單。倘「大夥兒」認為明年選舉前需重新評估民意,相信民主派屆時將以不會被政府「抽枰到」的方式評估民意,定出協調名單。
區諾軒認為,政府由反修例運動發生開始,一直透過各種方式拖延而換取時間,希望民意逆轉,不過他認為社會一直存在的政治矛盾本質是不會改變,他比喻若市民一直認為自己生活在煉獄當中,不會因為過了一年而變得認同煉獄。他以近日抗疫措施為例,政府推出的措施「唔見得好」,甚至出現界外效應,「全面禁堂食,反而令到更多人企喺街食飯。」
指功能界別才是35+關鍵 未來一至兩個月搶攻選民登記
反修例運動催生了新工會運動,不少「黃營」支持者為搶攻功能界別和明年的選委會選舉,登記成為工會,甚至開設公司或登記不同行業的牌照,以取得功能界別投票權。有功能組別參選人指出,根據選舉法例,不少界別的選民需要在選舉前一年取得有效資格,例如工會需成立一年,才能成為勞工界選民,因此不少在去年9月後才成立工會或公司的選民,未必趕不及「尾班車」在今年9月選舉取得投票權。
該參選人指出,在比例代表制下,民主派即使取得大多數選票,惟在地區直選很難取超過24席,達致「35+」的關鍵在於功能界別能否有所突破,形容押後選舉如同予民主派重整旗鼓的機會,把握未來一至兩個月時間,呼籲支持者積極登記成為選民。
有參選功能界別的泛民中人稱,押後選舉令情況更不明朗,若業界因疫情而倒閉,到時業界更有機會失去選民資格,泛民亦未必在未來一年能大幅增加選民人數,故難評估是否對泛民有利。有民主派中人指出,民主派積極登記選民的同時,建制派同時能夠動員支持者登記,不會坐以待斃。
另一名民主派功能界別參選人則指出,在提名期展開後,不少同路人欲爭提名出選地產及建造界、紡織及製衣界、旅遊界等以公司票為主的界別,惟爭取提名過程相當困難,同時發現部分界別並非牢不可破,部分界別登記門檻不算太高,大可把握未來一至兩個月「搶灘」。
對於有說法指民主派可把握押後選舉的真空期,加緊功能界別選民登記工作,區諾軒認為,建制派為了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勝利,一定會把功能界別選民登記「睇得更緊」,認為民主派未來一年需立於不敗之地,繼續做好民眾工作。
其他已報名參選人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