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稱今年內「處理」通識科 教聯反對殺科:社會問題非全因通識
佔領運動及反修例風波有大批年輕人參與,部分建制派將問題歸咎於中學通識科。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教育不可成為「無掩雞籠」,今年內一定會講清楚如何「處理」通識科的前景,又指通識以外的科目都「被滲入」,辦學團體、學校管理層等各位置都要有人把關。
港區人大代表、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認為,通識科有泛政治化、時事化問題,令學生過於政治早熟,容易想到挑戰權威。但他強調,不應把社會問題全部歸咎於通識科,更非通識教師的錯,「你出時事題,老師當然講時事啦」。他建議局方考慮重新評估、處理該科目的課程設置、考試導向方針,讓通識科令學生有廣博知識基礎。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教協副會長葉建源指,林鄭將問題歸咎於教育是言過其實,相信大部分教師專業,懂得將個人理念與教學分開處理。他形容,過去一年政府與建制派都經常將責任推卸至教育問題,放大個別例子,但實際問題在於政府施政不聽民意,縱容警方暴力。
林鄭批有人在校園傳播偏頗歪理
林鄭月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出了問題必須處理。對於建制派批評被利用的通識科,她表明:「對於通識科的前景,今年內一定會同大家講清楚我們要如何處理。」
林鄭又指,有人有心在校園內傳播失實、偏頗的歪理,除了通識之外,其他科目也會「被滲入」,所以需要有人把關,除了教育局之外,辦學團體及學校的管理層「每一個位置都有把關的功能」,要保障心智未成熟的學生不被歪理荼毒。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批評,林鄭急不及待向辦學團體及學校管理層施壓,嘗試推動更改課程、影響通識科必修地位,以至教材等,更對教育界持貶損態度,質疑她圍攻教育界的做法,對本港教育發展無益。葉建源指,不認為有實質例子可證明教育界出現整體上的問題。
對於通識教師或教材,葉建源承認的確有個別問題存在,亦有似是疑非的個案。他舉例指,有中史教科書提供正反資料讓同學分析,卻被「別有用心的人」誇大那是將「英國觀點」加諸學生,質疑不少炒作都屬誇大,甚至無中生有。他強調,對於教材,應以專業角度考慮,而非泛政治化地處理。
黃均瑜:其他科目有「通識化」趨勢 或影響學習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指,目前問題在於通識科過於泛政治化,令學生政治早熟;同時,其他科目亦有被「通識化」,而這趨勢更有向低年級伸展。他認為,若所有學科都變成通識的正反辯論,會破壞學習的基礎知識架構,故低年級學生宜先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而非將大學層面的批判辯論過早帶到學習的層面。他強調,通識科目的在於令學生「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令他們在高中各學科教育收窄時,仍保有廣博的知識基礎。
對於社會問題,黃均瑜認為不應將責任全部歸究於通識科或通識教師,更不贊成「殺科」。他指,老師一般都只是跟隨課程設置、考試要求授課,故他建議通識科檢討時,可從課程設置、考試導向等方面着手,評估、處理通識科目前引伸的問題。
通識聯會前主席:不存在校方無管理教學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關展祺表示,其實通識科今年正是開展了10年的檢討,本身該科今年內就會有檢討報告提出。但他指出,相關討論本來主要圍繞有關IES(獨立專題探究)部分,與及教學內容方面的檢討,但留意到近日多了有關取消學科,或取締通識科作為必修科的討論。關展祺認為,社會問題由多重誘因而起,如簡單地將社會事件推至單一原因造成是過於武斷。
他又指,林鄭形容「教育不能成為『無掩雞籠』」的說法,會令公眾對教育界引伸出一定聯想,希望她能提出更多實質證據指出相關問題,讓公眾可以自行作客觀判斷。至於林鄭提到要辦學團體及學校管理層多把關,關展祺指,通識科及任何其他學科的老師,都需要向學科主任及校方匯報其教學安排,起把關作用,不存在校方無任何管理的情況。
建制屢倡改為選修科
今年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筆試卷一必答題,引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指人人發表自由之權利,受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限制,要求考生按提供資料就新聞自由及社會責任之間的兩難情況闡述答案。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當時批評考題對考生不公平,「學生根本唔識答,改卷的老師都未必夠水平」,認為通識科應改為選修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