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今日戰果左右大局 除特首、立法會席位 還有...
區議會選舉今日(11月24日)舉行,在反修例示威浪潮下,民主派形勢向好,支持修例的建制派一直捱打,至近日大打「反暴力牌」力挽狂瀾。區議會議席分布,對日後香港政治版圖影響相當大,眾所周知,這涉及明年立法會選舉、日後特首選戰的選委版圖。
但在地區層面,區議會有更多「隱藏」的影響力,平時較少得到公眾關注。本屆十八區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在主席位置、地區建設、各區資源分配上,擁有實質的控制權。一旦泛民主派奪得區議會主導權,或會為這些地區勢力分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香港01區議會選舉互動專頁 最新開票數據
https://dce2019.hk01.com/
泛民過半數可全取117個特首選委議席
來屆區議會共有479席,其中452席屬直選,27席屬當然議席。現時立法會功能界別的區議會(第一)席位,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即簡單多數,哪一陣營在區議會席位較多即有優勢,回歸以來一直由建制派壟斷。該界別現任議員是民建聯的劉國勳,他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無對手下自動當選。一旦泛民主派取得多於半數區議會席位,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將得到更大主導權;要爭取超級區議員席位,也有更多人選。
另一項最多人討論的,自然是117個特首選舉委員會席位。因為現時選委選舉中,「港九各區議會」和「新界各區議會」共有117個席位,由區議員互選產生,採全票制。過往建制派主導區議會之下,這些選委席位都由建制包辦。民主派在上屆選委會有325席,若區選過半繼而盡攬117個特首選委席位,民主派將坐擁約440席,佔1200人組成的選委會三分之一,足以左右大局。
坊間經常形容民主派在2003年區選「大勝」,但須注意的是,當年區議會529席中,有102名政府委任議員,以及27席當然議員,他們立場被認為較親政府,可為建制派「包底」。而當年政治陣營亦未如今日般壁壘分明,部分區議員未必有明確的政治取態。
所以「大勝」之說,其實是指當年民主黨派120人參選贏得95席,當選率達八成,成為大贏家。整體民主派陣營取得議席約為160席;建制派當時受挫敗的主要是民建聯,派出206人參選只得62人當選,其他建制派黨派如自由黨、港進聯等取得約十多席。但當時有更多區議員,或是政府委任,或是沒有特別明顯的政治立場,要談泛民控制區議會,言之尚早。因此2004年立法會選舉中,區議會互選席位,亦是當時屬自由黨的劉皇發奪得。
區議會代表地區民意
在地區層面上,區議會雖然只是諮詢機構,但亦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區議會偶爾會就特定議題通過決議、和民政事務專員溝通,要求政府研究,政府未必聽從,但足以構成地區民意壓力。例如旺角行人專用區大媽歌舞擾民問題擾攘多年,亦是去年5月由油尖旺區議會率先提出「殺街」,隨後運輸署通過落實。目前建制派控制十八區區議會,區議會主席則是由議員互選產生,所以建制派亦可以用人數優勢壟斷主席職務,主導區議會議程。
當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各種具有政治爭議的議題,區議會都容易倒向建制一方,變相成為政府的「啦啦隊」,例如今年5月,十八區區議會主席發表聯署聲明支持《逃犯條例》修訂、8月再發表聲明批評示威及暴力衝突破壞社會和諧;但今年7.21元朗襲擊事件後,有泛民議員要求元朗區議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卻在該區大部分區議員反對之下遭到否決(泛民在現屆元朗區議會41席中僅得3席)。
更進一步地,區議會席位亦涉及地區資源的分配。當中最明顯的,自然是獲資助聘請助理,以及獲房屋署安排在公共屋邨內以市值租金租用作議員辦事處。因此派系獲得的席位愈多,得到的資源自然愈多,有助建立地區樁腳。而且,區議會可審批地區小型工程和活動的撥款,有實際控制資源的權力。
區會左右地區資源分配
深水埗區議會過往曾由民主派主導,但上屆選舉23席中,建制派取得12席,一度取得控制權。不過原屬經民聯的下白田區議員甄啟榮去年退黨,現時立場介乎兩派之間,成為「關鍵一席」。
現任區議員、民協譚國僑,在兩派主導深水埗區議會期間都任職過。他指區議會資源運用的監察權力上,主要就是工程和社區活動。在工程上,如果是一些地區小型民生建設如有蓋行人通道、天橋、升降機等,爭議一般不會太大,但當然,主導區議會的派別,都會傾向優先服務自己派系擔任區議員的選區。
舉辦活動方面,譚國僑指由於建制派在本屆區議會大部分時間佔多數,主導舉辦地區活動的小組委員會,結果得到撥款獲邀合作主辦的,很多時都是相信屬建制派「衞星組織」的團體,部分親建制合作團體自身甚至有人擔任區內區議員,有利益衝突嫌疑。而區議會審議這些款項時,是可以預留一成給相關團體作辦活動的行政費,這實際上亦「養起」許多相關團體。
一旦民主派重奪區議會主導權,情況會否變為民主派壟斷活動撥款?譚國僑不認同,他以民協為例,稱該黨並不主張一派獨大,而是按議會勢力,按比例分配各小組委員會主席,達到分權效果。
(譚國僑今屆參選南山、大坑東及大坑西選區,同區對手還有陳麗紅)
▼反修例風暴.理大圍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