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人權民主法案 馬恩國指制裁範圍窄 黃國桐:具象徵意義

撰文:劉錦華
出版:更新: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馬恩國,及法律界選委黃國桐今日(23日)出席雅虎香港新聞的節目《都市擂台》,討論《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對港人影響。
對於該法案列明會制裁壓制香港自由的官員,馬恩國稱法案的制裁範圍狹窄,只適用於三種情況,其中之一是需要為「監視、綁架、拘禁、虐待或強迫供認銅鑼灣書店有關人士」負責的人士,但他認為這些「法律認知事實不會再發生」,因此制裁未必有效,「可能不乎合一部分追求民主人權的人的期望」。黃國桐則指,法案的意義在於向全世界證明香港的抗爭是爭取民主、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亦對港人起了鼓舞的作用。

馬恩國(左一)稱法案的制裁範圍狹窄,黃國桐(中)則指,法案的意義在於向全世界證明香港爭取民主。(劉錦華攝)

馬恩國亦提到,法案列明美國政府能夠禁止制裁清單上人士的在美財產交易。他質疑法案沒賦予制裁清單上人士抗辯的權利,有違反憲法之嫌,日後有機會受到法律挑戰。黃國桐則認為法案有懲罰性質,但其表面意義多於實質意義。他補充文明法治國家有程序公義,被害人的確可以要求違憲審查。

馬恩國質疑干預香港內政  黃國桐:不認為外國可以幫到幾多

馬恩國稱,該法案利用香港官員在美資產,「希望他們臣服,不能夠執行美國認為不應執行的任務」,是影響香港官員施政,從而干預香港內政。黃國桐質疑,政府施政不能剝奪港人自由法治的追求,亦不認為「外國可以幫到香港人幾多」,美國發聲只是「做應該做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