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傳未來聚焦民生「派糖」 林鄭民望能否敗部復活?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連日來大規模示威和市民包圍立法會,事件最終釀成警方使用催淚彈、布袋彈和橡膠子彈鎮壓。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5日)就宣布暫緩修例,重新諮詢,並且不設時限。
經此一役,擔任特首接近兩年的林鄭月娥,連任「指數」應聲下滑。最終去向如何,仍在北大人一念之間。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觸發大規模衝突,警用催淚彈、橡膠子彈清場▼
+5
林鄭月娥甫上任,以「同行(connect)」為競選口號,旨在修補前特首梁振英任內的社會撕裂。上任1年多,她推出多項政策,如教師學位化、班師比、交通津貼、空置稅等,並刻意與泛民營造「有傾有講」的氛圍,原本開局不錯。惟及至今年初,她因陳同佳案,主動提出修訂引渡條例,將疑犯移交到台灣,以及內地及澳門,引起軒然大波。
就算政府及後兩度讓步,包括剔除9個可移交罪類,將可移交罪行的最高刑罰由原本一年以上改為三年以上;另一次修訂則把可移交罪行的最高刑罰由3年以上改為7年或以上,並加強人權保障措施,惟坊間仍不接受。過去一周更兩度發生嚴重警民衝突,令她不得不收回恢復二讀預告。
原本林鄭憑着「好打得」之名,加上與泛民關係沒有前朝般僵冷,連任呼聲頗高,惟經此一役,林鄭政府可謂弄得焦頭爛額,仕途令人關注。據了解,林鄭政府已有算盤,打算在逃犯條例修例一役落幕後,希望能推出更多「惠民」政策,令社會的焦點逐步由政治轉向民生。
事實上,當社會陷入噪動不安時期,往往能刺激政府進行社會福利改革,以緩和局勢。例如香港一直有種說法,當年發生六七暴動,令英國人重新反思香港的管治方針,從而促成了麥理浩時期的連串社會改革,包括十年建屋計劃、九年免費教育,甚至成立廉政公署等重大民生政策。面對香港今日的管治局勢,林鄭會否有魄力推動影響深遠的福利政策?能否令民望敗部復活?這是未來三年政圈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