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被視為中共改革派人物,今年是六四30周年,亦是他逝世30周年。胡耀邦在改革開放後,成為鄧小平的左右手,主張推行民主開放的政治改革,雖然受到保守派指責反對「資產階級化」不力而被迫辭職,卻受到知識分子和年輕人支持,以致他離世後引來大量北京市民和學生悼念,更觸發數以萬計學生和工人佔領天安門廣場示威抗議,最終演變成「八九民運」和6月4日鎮壓的「六四事件」。(支聯會提供)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趙紫陽,與前任胡耀邦一樣,是改革派領導人,他主張與學生展開對話,曾到天安門廣場,勸諭學生離開,亦是領導層中最不主張中共派出坦克車鎮壓要求民主的學生。後來,他當局被定性為犯下了「嚴重錯誤」,要將其名字在歷史中抹掉,他遭撤職後亦被軟禁多年。2005年,趙紫陽因中風逝世,享年85歲。 (Getty Images)與趙紫陽相反,在六四事件期間,李鵬是主張對天安門學生做出強烈回應的高層領導者之一。 六四前夕,時為中央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在電視上發表措辭強硬的講話,宣佈在北京部分地區戒嚴,惹起天安門廣場的學生不滿;李鵬在1993年連任國務院總理時,反對票多達210張。(Getty Images)2010年,由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之子鮑樸,聲稱是根據李鵬在六四期間的日記手稿編輯而成的《李鵬六四日記》中提到,李鵬曾說:「對於那場動亂的結論,中央早已作出決定,決不允許翻案。」2003年3月,74歲的李鵬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淡出權力核心。(路透社)談起八九學運,無人不識「王丹」。這名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在89天安門民運中走在最前線,與吾爾開希和柴玲等擔起學生領袖之一,他亦與其他人以個人名義發起絕食請願,有關行動其後成為學運的轉捩點,引發各界聲援,學生運動轉為全民運動。(美聯社)王丹在全國通緝21名學生領袖名單上名列第一,他最初沒有如吾爾開希、柴玲等馬上往外國逃亡,而是選擇留在國內躲藏,多次逮捕入獄,直至98年以保外就醫名義流亡至美國。今天,王丹仍心繫當年的民主夢,去年在美國成立智庫「對話中國」,他形容從是「建設性的反對派」的角度出發,推動中國向憲政民主的轉型。(路透社)封從德亦是成功逃亡的學運領袖之一。1989年出任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常委,他在64當日清晨主持會議,宣佈留守的學生撤離廣場的決定。六四後封從德也走上流亡之路,與另一學運領袖、1988年已結為夫婦的柴玲逃難至法國。(路透社)封從德與柴玲到了法國後,柴玲又輾轉到了美國,二人隨即離婚,封從德繼續留在法國讀完了博士學位,現居於美國三藩市。封從德今年出席台灣一個六四研討會時,直言1989年發生的學運並未想過要推翻中共,「過不了專制的大山就不可能成功」。2019年6月2日,封從德從日本乘飛機往香港,準備出席六四三十周年燭光悼念晚會,但被香港入境處拒絕入境並原機遣返,封批評「一國兩制」是「完全騙人」。(資料圖片/許陳品攝)六四事件期間,陳希同(左)擔任北京市長,角色頗具爭議性。他曾以北京市長兼國務委員的名義,在「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把學生運動定性為「暴亂」,當局鎮壓是「平暴」,但後來在接受訪問中卻稱對六四流血事件感到遺憾,表現出懺悔之意。幾年後,陳希同因捲入腐案而引咎辭去北京市委書記職務,在江澤民擔任總書記期間被判貪污,成為首個因腐敗問題而落馬的中央政治局委員。2013年,陳希同病逝,終年83歲。(路透社)在學運初期,劉曉波身在美國作訪問學者,但驚聞國內情況後,迅即參與海外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聲援活動,其後甚至回國,親自到天安門廣場支持靜坐的學生,並以絕食呼籲中共與學生對話,反對武力鎮壓。當解放軍包圍天安門廣場準備清場時,周舵及侯德建與軍方談判,說服大批學生安全撤離,減低傷亡,被譽為「廣場四君子」。(Getty Images)六四關鍵人物流散東西,劉曉波卻選擇留在國內,繼續影響中國的民主進程,惟他曾多次被捕。2010年,劉曉波獲得全球崇高的諾貝爾獎和平獎,但因身在圄囹未能領獎,直至2017年,被監禁八年多後的劉曉波在獄中患上重病,「保外就醫」後不久逝世,挪威諾貝爾頒獎台上的空椅將永遠空着。(野渡Twitter圖片)六四期間,楊尚昆是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是鄧小平執政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六四事件後,鄧小平將中央軍委主席職務交給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楊尚昆續任軍委副主席。他於1992年陪伴鄧小平南巡時,發表「誰不改革誰就下台」的講話,被指是衝着對改革猶豫不決的江澤民。他其後被奪去權力,於1998年逝世。楊在六四事件的角色特殊,有指他支持趙紫陽不主張對學生動武。(Getty Images)1989年的周鋒鎖,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研究生,於八九民運期間擔任北高聯常委,併成立天安門廣場「學運之聲」廣播台。鎮壓後成為21名被通緝學生領袖之一,排名第5,後入獄1年。他於1995年獲准出國到美國芝加哥進修,現居於美國紐約旁之新澤西州紐瓦克,專注運營他於2007年創辦之組織「人道中國」。周鋒鎖是其中一名近年能踏足中國及香港的民運人士,2014年六四事件25周年,他於6月2日持美國護照成功入境北京,重返木樨地、建國門、天安門廣場等地,6月3日晚被警方發現並驅逐出境。他後來透露,2007年和2010年曾順利回國。同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他於11月初入境香港,在金鐘佔領區逗留7日後返美。(Getty Images)一名身穿白襯衣、黑長褲的人拿着袋子,面對着一排坦克車。這經典一幕紀錄了手無寸鐵的平民,如何與強權對抗,究竟這個白衣人是誰呢?外間流傳他叫「王維林」,是出自英國小報,來源並不可靠。雖然未能確認名字,亦不知今日下落,但「坦克人」仍然留在不少人的腦海裏,包括拍攝他的時任美聯社的韋德納(Jeff Widener)和其他香港和外國記者。韋德納形容「坦克人」至少兩次去阻擋坦克並爬上砲塔與一名坦克乘員交談,最後他被數名藍衣男子帶離了視野。事隔三十年,見證六四的韋德納認為,「中國是時候向前走,承認做錯、坦白真相,向相關家屬交代他們親友的遭遇,令家屬終可放下。」(路透社)1989年的柴玲,是清華大學物理系四年級學生,擔任天安門絕食指揮部總指揮、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總指揮,與另一名學生領袖封從德曾為北京大學學生,並結為夫婦。事後她獲「黃雀行動」保護,偷渡香港後再赴法國,惟翌年兩人轉到美國後離婚。柴玲於1993年自普林斯頓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學碩士畢業後,加入波士頓跨國管理諮詢企業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並認識共和黨人Robert Maginn,兩人於2001年結婚,併成立高等教育電腦軟件供應商尖子班(Jenzabar),經營至今。(Getty Images)柴玲於1989年5月28日接受美國記者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採訪之內容,曾引發「期待流血」爭議。2012年,已信奉基督教的柴玲提出寬恕六四時主導血腥鎮壓的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李鵬等,引發王丹等民運人士不滿。(路透社)丁子霖(1936年出生),「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95年60歲前退休。六四事件中,她的17歲兒子蔣捷連跳窗離家經木樨地往天安門廣場時中槍身亡,被視為6月3日晚解放軍向天安門廣場推進過程中有開槍並造成無辜市民傷亡的重要證明。2004年她與失去了19歲兒子的張先玲、失去了丈夫的黃金平同時被拘捕,當局指其「參與了外國勢力支持的非法活動」,獲釋後一度被軟禁,電話遭監聽,其名字長期被中國大陸網絡審查屏蔽。(美聯社)2006年,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選出「60年來的60名亞洲英雄」,丁子霖榜上有名,對她的頒獎詞為「一位心碎的母親為揭露天安門事件的真相而戰鬥」。丁子霖的錄音多次在維多利亞公園紀念燭光晚會上被播放。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年屆83歲的她,據報被當局要求離開北京,前往家鄉江蘇省無錫市暫住,直到六四過後才能返京。(美聯社)方勵之,前共產黨員,天體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參建國內高校首個天體物理實驗室。1989年爆發天安門民運後,方撰寫《中國的希望和失望》,以大字報形式在北大發表。他在民運中支持學生,被《人民日報》稱成為「反革命暴亂中進行大肆煽動和幕後策劃的重要人物」,與妻子李淑嫺一同被當局通緝。(中央電視台畫面)方勵之其後於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協助下逃入美國大使館,再經外交斡旋獲「寬大處理」放行流亡美國,在亞利桑那大學物理系任教授,活躍於學術圈,2012年逝世,享年76歲。逝世前仍處於學術活躍狀態,每年皆有若干學術論文發表。(Getty Images)浦志強(1965-),學運期間是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曾穿上有「辦報自由、結社自由」等標語的上衣遊行,亦是廣場絕食行動的參與者之一。他在六四鎮壓中倖存後,取得法學碩士學位及律師資格。(Getty Images)2000年代起,浦志強成為國內著名維權律師,為「中國農民調查案」、「南方都市報案」,調查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被捕的「譚作人案」,以及「艾未未稅務案」等敏感案件作代理。自89年起,每年6月3日,浦志強都到天安門廣場悼念,又每年致電「天安門母親」丁子霖慰問。2014年因出席六四研討會被捕,翌年被控煽動民族仇恨罪、尋釁滋事罪,被判監三年、緩刑三年。今年1月1日,浦指豐台新村司法所宣告對他解除社區矯正,接下來將對他「施以三年的繼續幫教」。(路透社)1989年,方政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他積極投身學運。於6月4日清晨6時,他沿西長安街撤出天安門廣場,當時因為救學妹,被坦克碾斷雙腿。學運後方政於1992年的中國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贏得男子標槍及鐵餅冠軍。本來他希望以全國冠軍身份,參與1994年在北京舉行的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惟因其殘疾原因是「六四」而被拒參與。他於2009年初在封從德、周鋒鎖等人協助下,到美國三藩市申請政治庇護,2012年獲支聯會贊助抵港參與維園燭光晚會。(路透社)李祿1966年生於河北省唐山市,父母因唐山大地震喪命。學運期間,年僅23歲的李祿擔任天安門廣場副總指揮,並於89年5月21日與當時的南京大學同學趙敏結婚,上演著名的「廣場」婚禮。學運結束後,他經香港逃到巴黎,及後流亡美國,他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多個學位,1993年開始涉足金融界,並得到股神巴菲特的青睞,於2010年一度有傳成為巴菲特接班人。2010年9月,巴菲特訪華,李祿持美國護照隨行,成為首名公開重返中國的被通緝學運領袖。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生前大讚李祿不忘本,又稱他多次捐款予支聯會。(路透社)侯德健(右一)是台灣著名音樂家,風靡華人世界的〈酒矸倘賣無〉和〈龍的傳人〉也是出於他的手筆。1983年,他隻身前往中國大陸發展歌唱事業,學運期間他與劉曉波共四人發起絕食,因此被稱為「天安門廣場四君子」。六四被捕,之後被驅出境。1989年8月,他接受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官媒訪問,稱天安門廣場清場時看不見有死人,但他並無否認其他地方有大批市民中槍死亡。2011年,他在北京鳥巢舉行的「滾石唱片30周年演唱會」,演唱《龍的傳人》,成為他在「六四」後首次在中國大陸公開獻唱,2018年創作歌頌習近平的歌曲《中國夢》。《香港01》記者曾成功聯絡侯德健,但他婉拒受訪。(路透社)「六四」過後,21名學運領袖被北京市保安局通緝,張伯笠是其中之一。學運期間,他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於學期後期擔任天安門學生運動副總指揮。事後他逃到中蘇邊境地區,被一個農村家庭收留,收留他的兩姊妹篤信基督教,明知張是通緝犯也向他傳福音,這次是他首次接觸基督教,奠定他後來成為牧師之路。他於89年的聖誕夜逃亡蘇聯,惟蘇聯拒絕他過境並秘密遣返中國,最終他匿藏於黑龍江的荒原。1991年,張伯笠逃亡香港,向美國駐香港領事館申請政治庇護,成功流亡美國,後來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的訪問學者,於2000年成為牧師,成為在華人社會有名的佈道家。(法新社)王有才(1966-),1989年時為北京大學物理學系研究生,參加學運並被選為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會秘書長。學運遭鎮壓後被通緝,他輾轉內蒙、上海、廣州等地,終於8月於浙江温州被捕,被控「反革命宣傳煽動罪」監禁4年。獲釋後於,王有才於1998年再次因籌組登記中國民主黨浙江委員會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1年。2004年獲准保外就醫赴美,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Fairbank Center)訪問學者,近年接受訪問時稱自己已淡出民運。(美聯社)現年72歲的周舵(左一),八九民運期間,時任內地最大科技民企四通集團的高層,此前曾先後任教北京大學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最初希望藉助學潮促進政治體制改革。到6月2日,他與劉曉波、侯德健、高新在天安門廣場發起絕食,聲援學生運動,得到「天安門廣場四君子」的稱號。六四清場前,周舵黑夜中與戒嚴部隊的軍官談判,協助留守廣場上約3000名示威者撤離。(支聯會圖片)六四後周舵被捕,關押近一年後獲釋,惟一直被監視,1992至1994年到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系擔任訪問學者,但他沒有如其他民運領袖一樣,流亡外國,而是決定回國。周舵目前仍留在北京,不時在網上發表文章,內容涉及政治體制改革等敏感話題,仍繼續被監視。他堅持每年6月4日,留在北京家裏絕食一日,以示悼念。(羅君豪攝)現年51歲的吾爾開希,是當年八九民運的學生領袖,就讀北京師範大學一年級。1989年5月18日,年僅21歲的他身穿醫院病人服、作為學生代表與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見面對話,當面打斷李鵬說話一幕令其名聲大噪。六四事件後,吾爾開希排在被通緝21位學生領袖名單的第二位,輾轉從甘肅蘭州乘坐軍機到港,並於香港組織的「黃雀行動」協助下逃到法國再抵達美國,開始其漫長的流亡生涯。 中國從未撤銷對其發出的通緝令。(GettyImages)吾爾開希(左一)流亡美國時,曾在哈佛大學進修,並認識了赴美留學的現任台灣妻子陳慧玲,之後離開美國前往台灣定居及結婚生子。他曾針分別於2014年及2016年,宣佈參加台中立法委員補選和立法院大選,但最終均退選。目前擔任時事評論員和專欄作家,於今年3月涉嫌酒後駕駛電單車被捕,最後被台北地方檢察署裁定處分緩起訴一年,罰款6萬元新台幣。(路透社)人稱「華叔」的司徒華,殖民地時期因積極投身教育界工運,一度被中共視為統戰對象,而六四事件成為其一生轉捩點,當時他憤然與李柱銘一起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並牽頭多個民間團體策動香港市民支持學運,成立「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司徒華其後與其他人發起「黃雀行動」,拯救多名民運人士,江湖地位崇高,被喻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及精神領袖。直至2004年,他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選舉,把精力集中在支聯會上。(支聯會圖片)身為支聯會創會主席的司徒華,是每年六四燭光晚會的靈魂人物。司徒華(右二)其後雖然身體抱恙,但仍堅持坐輪椅出席晚會,直至2011年,推動民主多年的他因肺癌去世,其葬禮以六長四短的鐘聲響起作開首,寓意「平反六四」。(美聯社)現年78歲的嚴家其(右),曾任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並在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領導下的「政治改革辦公室」工作,在六四事件後被指是「黑手」。他在國內成為首要的通緝犯;但嚴家其在國外卻贏得國際聲譽,同時獲選新成立的民主中國陣線主席,成為推動中國民主運動的精神領袖。(Getty Images)嚴家其最近表示,30年來天安門母親一直向當局要求真相、問責,惟中方卻置若罔聞,直言「中國30年可以說是沒有正義。」嚴家其更與學生領袖王丹、海外民運領袖王軍濤等人起草了《第二次新文化運動宣言》,反對中國出現帝制復辟的現象。台北的六四研討會,有播放他的講話。(資料圖片 / 許陳品攝)1989年6月3日晚上,朱耀明在香港參加一場婚禮,同桌的是曾赴北京採訪八九民運的記者,當時婚宴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機,大家一直關心北京的局勢。及後,朱耀明決定與司徒華、岑建勳等人展開長達多年的秘密行動,又名「黃雀行動」,協助被通緝的民運人士離開中國。朱耀明曾在訪問中透露,行動中成功拯救300名民運人士。30年來,朱耀明尋求公義的心不變,今年4月佔中案判刑,朱因「串謀公眾妨擾」罪成,判監16個月,獲緩刑2年。(資料圖片 / 曾梓洋攝)提起當年香港支援天安門學生,不得不提《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以及擔任大旗手的岑建勳。他還親身與李卓人帶着200萬元捐款送去北京天安門廣場,有份籌組支聯會,曾任副主席。香港營救流亡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取名緣由有不同版本,其中一個說法就是1991年6月岑建勳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提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取名。他是整體黃雀行動的創立者和指揮者。(支聯會提供)2009年,岑建勳重談六四,首次透露其參與黃雀行動後,一直被禁止返回大陸,直至2004年7月通過前特首董建華的幫忙,才獲北京發出一次有效的回鄉證。2004年後,岑建勳能自由進出中國內地,並在內地多個城市投資院線及戲院。目前,岑建勳仍然活躍於演藝界,亦偶有為重要政治議題發聲,例如2012年高調反對港府硬推國教科。(路透社)學生領袖之一的熊焱(中),1985年曾加入中國共產黨,直至六四爆發後退黨。熊焱其後被當局列入通緝名單內,及後在內蒙古自治區被捕,他在1991年出獄,翌年流亡美國並加入教會。熊焱其後在波士頓一所神學院進修神學,任美軍駐伊拉克的隨軍牧師。直到六四20周年,熊焱前往香港出席記念晚會,這是他自1992年逃離中國後,首次成功入境香港。(美聯社)香港著名演員鄧光榮是最早期的「黃雀行動」策劃人之一。司徒華或在其回憶錄《大江東去》中證實,鄧光榮主動聯絡他,表示願「無條件」協助營構民運人士。結果鄧光榮憑藉其江湖人脈,介紹不少「中間人」出手相助,在「黃雀行動」中負責聯絡走私犯,協助民運人士經海路路線逃來香港。(視覺中國)八十年代樂壇「天后」梅豔芳憑藉其在娛樂圈的號召力,於六四鎮壓前,在極短時間內號召演藝界大批歌手參與民運籌款活動《民主歌聲獻中華》,共籌得1,300萬善款。六四事件發生後,梅豔芳協助內地救人行動的部署,本人亦捐錢支持營救。當民運人士來港後,梅豔芳曾往安全屋探望,司徒華形容她為民運「出錢又出力」。(支聯會圖片)梅豔芳因其政治立場被內地封殺,一度影響其演藝事業發展。她曾被問及會否怕被秋後算帳,她的回答是:「要算咪算,人算不如天算。」她於1993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及對中國的看法,自言不敢說立志幫中國人,但希望為中國人做一點事。2003年12月30日,梅豔芳因病離開了我們,學運領袖吾爾開希特意來港出席她的喪禮,並有多個海外民運人士向送上花圈致意。(路透社)1989年5月21日,北京宣佈戒嚴翌日,香港百萬人參與聲援北京學運的遊行,李卓人是遊行組織者,支聯會亦在遊行中成立。5月30日,李卓人聯同另外三名代表,帶同百萬港元捐款赴京支援學生,至今仍被人常提及。六四事件發生後,李卓人在返港航班上被公安扣押下機,三天後才獲釋返港,捐款亦被充公。(資料圖片/高仲明攝)支聯會當年找來人稱「六哥」的商人陳達鉦,協助「黃雀行動」的營救行動。陳達鉦負責「行動組」,收到民運人士名單便策劃救亡路線,共救出300多人,其中133名由陳達鉦於1989至1990年期間偷運渡港,當中包括李錄、封從德、項小吉、王超華等著名民運人士。他的兩名參與「黃雀行動」拯救行動的弟兄後來被內地拘捕,陳達鉦為換取公安放人,選擇退出「黃雀行動」。陳達鉦近年接受訪問憶述當年黃雀行動細節。(路透社)六四事件三十周年系列報道 尋記憶 思前路【六四晚會】逾18萬人出席 料與反修例有關 或成周日遊行風向標【六四晚會】內地出生英籍少婦首參與泛淚光:多謝港人捍衛歷史【六四晚會.圖輯】雨後維園燭光明亮 六四30周年18萬人悼念【六四晚會】支聯會:逾18萬人出席 創傘運後新高 警方:3.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