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研程式蒐微博被刪六四帖文 「坦克人」、「燭光」成象徵

撰文:鄭榕笛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聯同香港筆會舉辦有關六四事件的研討會。
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指,縱然內地高壓箝制網絡言論自由,仍無阻部份網民年復一年發帖悼念六四事。他過去透過程式追蹤內地微博戶口,多年間蒐集到1056條短暫發表後被刪除的六四相關「敏感」帖文及相片,分析內地網民透過不同隱晦方式發表在六四有關的言論,「坦克人」、「燭光」、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都成為六四事件的象徵。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聯同香港筆會舉辦「八九民運30載 被滅聲的記憶」研討會。(余俊亮攝)

「一定有人手做篩選」

傅景華發現微博上被提及次數最多的六四素材,是王維林隻身擋坦克的經典一幕;網民亦把原圖二次創作成不同版本。傅景華形容這是內地人以創意幽默的方式訴說六四故事。

他表示,有部份貼文初時能成功發表,期後被轉發到某程度時便會被禁,「而且我們做完訪問,有人在這些系統裹審視圖片。所以從各種資料中,可以肯定一定有人手做篩選,當然數量不敢講,但肯定有。」

+1
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指,縱然內地箝制網絡言論自由,仍無阻部份網民年復一年發帖悼念六四。(余俊亮攝)

傅景華認為,現時香港年輕一代沒有親身經歷過六四事件,相對之下更關心其他議題是合理,而且年輕世代並非不去理會,而是反對以傳統方式悼念。「他們覺得活在現在這個時代,有更加大的議題。」

曾在中國工作十年、著有《失憶人民共和國:重訪天安門》的美國記者林慕蓮(Louisa Lim)分享指,在採訪期間接觸過不少當年親歷天安門事件的內地人,但認為現今太多數人都選擇不看下一代講述六四事件,他們認為這個資訊沒有用,甚至是危險的。(余俊亮攝)
+4

六四記者:內地父母認為知道六四是危險的

曾在中國工作十年、著有《失憶人民共和國:重訪天安門》的美國記者林慕蓮(Louisa Lim)席間分享,她在採訪期間接觸過不少當年親歷天安門事件的內地人,現今太多數人都選擇不看下一代講述六四事件,他們認為這個資訊沒有用,甚至是危險的,下一代不知道更好。

林慕蓮憶述,她曾會晤一名當時學運學生,他當年在示威中砍下小指。現今他為人父母,選擇不向兒子講及六四事件,「我問他要如何向兒子解釋他的手,他不好意思地說『我說掉在公共車上了』」。雖然他明知道兒子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