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九子案】民主路進退失據?前學民成員:以地區工作說服市民

撰文:吳倬安
出版:更新:

「佔中九子案」今天(9日)將有裁決,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等9名被告或被判即時入獄。波瀾壯闊的「雨傘運動」過後,傳統民主派與本土派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分裂,在這個民主的分岔口,有人選擇留守泛民陣營,有人投身高舉勇武抗爭的本土派,也有人另闢蹊徑支持民主自決。
25歲的張鈞翹曾加入學民思潮,積極參與2010年反高鐵戰役和「雨傘運動」,因留守金鐘而中過胡椒噴霧和催淚彈。傘運期間,社會不少聲音認為佔領者「阻人搵食」,這些說話令他深深感受到社會的撕裂,促使他選擇積極投身地區工作,盼在體制內爭取民主,「你同一班政治冷感嘅市民講政治,啲市民就會瞓著覺,佢哋只會關注屋企附近條渠好臭,如果連呢啲都幫佢哋解決唔到,佢哋唔會有興趣了解你班人(泛民)做緊乜。」

2014年9月,「雨傘運動」吹響號角,當時身為大學生的張鈞翹在命運自主大台附近留守。(張鈞翹facebook)

留守公民廣場外 曾中胡椒噴霧

2010年1月,逾萬名市民包圍舊立法會反高鐵;這時候,就讀中四的張鈞翹首次參與大型社會運動,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青人,當時他們認為應組織一個平台,讓中學生可以發聲,於是成立了「學民思潮」,張鈞翹也是創會成員之一,不過於2013年退出該組織。文憑試過後,他考入中文大學的政治及行政學系,選擇政政系的原因是希望多理解香港政治的實際情況,「因為多咗參與社會運動,想多啲理解社運嘅理論,研究有乜情況導致呢啲政治事件發生,即係覺得自己底子唔夠,所以讀政政系。」

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在13年提出「佔領中環」的構思,當時他也響應戴耀廷等人呼召,參與佔中商討日,「商討式民主係值得存在,唔係只計較結果,而係喺過程當中,你能夠啟蒙到其他人認同民主理念。」不過他坦言當時「佔中」並無實際而具體的計劃,沒有認真想過會否參與。

訪問當日,張鈞翹重回金鐘天橋,憶述五年前參與「雨傘運動」的經歷。(洪嘉徽攝)

到了14年9月,學界發起「罷課不罷課」,隨後「雙學三子」周永康、黃之鋒和羅冠聰帶領學生衝入公民廣場,吹響「雨傘運動」的號角,作為中大學生的他也積極參與其中。當時他並無衝入公民廣場,選擇在命運自主大台附近留守,也因此捱了使他畢生難忘的胡椒噴霧,「衝完公民廣場之後,當時情緒好緊張,大家好驚警察四面八方咁嚟,所以我哋喺啲入口做防守,有晚凌晨,我哋喺立會門口見到警方衝入嚟,頸部、面部中晒胡椒,反而覺得中催淚彈無咁辛苦,胡椒噴霧係辛苦好多,到你第二日沖涼就知大鑊。」

「雨傘運動」最終以清場作結,令不少一腔熱血、盼透過佔領爭取民主的人進退失據。張鈞翹憶述在金鐘清場前的一晚,他與政政系的同學和老師在佔領區促膝長談,包括九子之一的鍾耀華、張秀賢,當時對前路迷惘感深深刻在張的心中「嗰晚心情好複雜,因為會知道有人被捕,有人就唔知會點,有種不安嘅心情,抗爭手法亦唔知點走去。」

「傘運」過後社會出現嚴重撕裂,張鈞翹反思民主路該如何走,最終選擇深耕細作之路,積極投身地區工作。(洪嘉徽攝)

「要令人認同你嘅理念,先會有人認同你嘅行動」

對「傘運」參與者和支持者,七十九天的佔領當然是美好的回憶,但社會亦不少人不認同佔領的手法和思念,認為佔領阻礙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公民社會出現嚴重撕裂和矛盾,也教張鈞翹反思民主路該如何走,最終他選擇深耕細作之路,以公民黨美孚地區發展主任的身份,積極投身地區工作。

他認為若要令政治冷感的市民認同泛民主派的政治理念,應從地區服務入手,「問題係有一班市民唔知民主理念,又或者係因政治冷感,唔會想了解你嘅理念,所以我覺得要回到社區,要令人認同你嘅理念,先會有人認同你嘅行動。」他續說現在不論勇武抗爭和「和理非」手法也陷入瓶頸,認為應透過地區工作,說服市民認同泛民主派的理念。

「佔中九子案」明天將面臨法院的判決,可能面臨以年計的判刑,張鈞翹坦言難免會因此感到心灰意冷,「先唔講佔中三子,其他六子都唔係勇武抗爭,佢哋平時好溫和,係用盡一切方法希望同你(政府)對話嘅一班人,但都要面對打壓。」至於佔中三子,張指他們在傘運過後也一直推動民主教育工作,若三子最終被判入獄,其他民主支持者應繼續秉承他們的理念,在社會擴散民主理念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