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邊個詞出現最多? 「民生」5次 「大灣區」20次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逾26,000字的演辭,這次預算案出現最多的字眼為「發展」,共出現了161次、其次是「香港」達132次。
政府強調今年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為大方向,反而在「利民生」方面的字眼未見太多著墨,如「福利」出現過3次,比起去年少10次,「民生」出現5次,「弱勢社羣」1次。
過往當政府側重某項重大政策,都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大書特書,最經典一幕是2016年前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全文提及44次「一帶一路」,被取笑為「一帶一路施政報告」;雖然他其後一年稍有收歛,但也提足20次。
中央早前公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三地政府亦步亦趨,這次財政預算案中又如何反映?記者進行統計,在今年預算案中「大灣區」字眼共出現了20次,比起去年特首林鄭月娥於演辭全文提及9次「粵港澳大灣區」多出一倍。
大灣區規劃綱要指明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及科技中心,而在今年預算案中,「創科」出現了43次,較去年的21次多22次。此外,「投資」一字出現38次、「增長」有53次、「金融」有45次,「內地」有24次、「國際」則有30次,太多較去年的多。
今年預算案的大方向包括「利民生」,相關字詞的頻率又如何?觀乎統計,「民生」、「就業」、「長者」分別出現了5次、8次、9次;「福利」3次,比起去年少10次;「弱勢社羣」1次。
今年預算案推出的紓困措施,包括寬減2018/19年度75%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萬元;寬減2018/19年度75%的利得稅,上限同為2萬元;向有需要學生發放2,500元津貼,比去年多500元;繼續為DSE考生代交考試費;為合資格領取長者醫療券的長者一次性地提供額外1,000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