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葉國謙:規劃基礎在於香港獨特性 兩地矛盾衝擊利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早前出台,昨日(22日)在本港舉行宣講會。行政會議成員、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時表示,大灣區發展過程中一定有矛盾,包括兩地不同經濟制度以及司法差異,但他認為結合香港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及司法體制,才能衝擊帶引整個灣區發展。他又表示,香港不會因為融入大灣區規劃而失去獨特性,因大灣區規劃的基礎,正正在於香港具有與內地不同的獨特性。
中華總商會會長、政協常委蔡深出席表示出席同一個節目時表示,大灣區規劃出台前,香港特首和商界,與中央政府、廣東省都有不少接觸,很多意見更被採納,認為香港「絕對不是被規劃」。他又強調香港擁有一國兩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後,將更有優勢,「香港750萬人只是一個城市,但全國有13億人,中國香港可以代表13億人」。
葉國謙承認,規劃與自由經濟存在矛盾,但有利大灣區發展。他指,大灣區的特點是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種關稅,如果撇開港澳,就只是珠三角發展。相反,結合港澳,大灣區才能得到獨特的自由經濟、資本主義的帶引,因此香港是大灣區四大引擎之一,透過獨特自由經衝擊,帶動珠三角經濟發展。
他又承認,兩地司法制度是最大矛盾,但香港香港獨特的司法制度,會衝擊內地,讓內地司法制度改進。他又認為,香港高科技產品創造力不如內地,但研究和保護知識產權方面香港比較強,因此有需要融合。
蔡冠深表示,大灣區規劃與過往的國家規劃不一樣,因特首參與在領導小組當中,商界與內地政府亦有許多交流,很多意見被採納。
他表示,不明白為何外界會有香港成為中國一個城市的擔憂,「香港絕對是一個中國城市」。他強調,香港作為一國兩制底下的國際金融中心有優勢,如果香港不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750萬人只是一個城市,但全國有13億人口,如果是中國香港,則可代表13億人口」,讓兩地市場資源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