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嶼人工島變大白象工程? 董建華:說法站不住腳

撰文:林景輝
出版:更新:

由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今晚(26日)舉行4周年晚會。董建華致辭時主動提及《施政報告》建議填海興建東大嶼人工島,多番強調計劃切實可行,更指變成大白象的說法是「站不住腳」。

董建華指出,現在社會中不少論述都帶有誤導性,不根據事實,戓是藉著一些非關鍵的問題,混淆方案的實際可行性。首先,很多人擔心填海時間拖得太長而不實際,但事實工程是分階段做,預計最快11年後就可以建成第一批房屋供應,其他接踵而來。同時,我們亦要多管齊下,共同努力解決中期土地短缺的問題,要盡快推行土地共用,一地多用以及土地改劃等措施,直言「如果繼續爭拗拖延,土地是永遠不會自己出現;香港就永遠鎖在這一個困局之中,不得脫身」。

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4周年晚會上致辭,指填海興建東大嶼人工島將變成大白象的說法是「站不住腳」。(團結香港基金)

「不會用盡儲備,是長線投資」

其次,社會上很多人都質疑,人工島最後會變成大白象工程,董建華反駁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他擔保,人工島不單不會用盡香港儲備,相反興建人工島是一項好的、有利的長線投資。首先,建造成本是逐年分攤,而且新增土地又可以為政府帶來賣地收入。據專家估算,填海連同基本基建費用,比現時地價相對便宜得多。同時人工島提供的土地可以增加商業活動,促進經濟發展,推動香港社會經濟持續繁榮。數十位知名經濟學家的聯署聲明,引證這個說法。

他認為香港市民是人工島的最大受惠者,絕不會成為地產商牟取暴利的工具。首先填出來的土地是由政府管控,同時人工島預計可以興建最多40萬個住宅單位,當中有七成是不同類型的公營房屋,相當於28萬個單位。多了房屋供應,變相香港市民更易上車。 另外,興建人工島是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的規劃。人工島可以為區內交通樞紐,配合建多條主要幹道去連接新界西、大嶼山和港島西,實現環迴鐵路設計,改善各區交通;與此同時,更可藉港珠澳大橋連接大灣區,實現「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把握國家發展的新機遇。

董建華委託的工程與環保專家建議,現時填海造人工島可以採取世界最先進的填海技術,減少對環境破壞。而且在規劃人工島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保留約200米緩衝區,不與離島海岸連接,盡量保護附近海洋生態。

對於坊間質疑為甚麼不收回棕地、不加快重建舊區、不改變部分土地規劃,非要填海不可,他直言「答案其實好明顯」,政府亦想用以上的辦法解決土地的問題,但因為社會的種種阻力,結果未能解決。另外,交通基建亦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興建配合。

最後,他說自己「心裏有個結」:「我們都好清楚,有足夠土地的話,我們無數想 「上車」的年青人,要改善居住環境的劏房、籠屋人,希望入住公屋和居屋的輪侯人士最後都可以實現夢想;有足夠土地就可以縮窄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有足夠土地就可以重䢖舊區,使我們現處於全球最擠迫的居住環境得以改善」,「期望我的心結可以很快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