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衛生服務界批未能解決燃眉之急 促制定醫護人手比例
特首林鄭月娥於上周三(10 日)發布施政報告,於醫療方面提岀全面禁止電子煙、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等。衛生服務界選委醫療政策關注組今(17日)於記者會批評,《施政報告》未能解決燃眉之急,對前線醫護人員的沉重工作量和壓力視而不見,同時在醫療服務的財政承擔屬「杯水車薪」。
有前線助產士表示,平時一人需照顧20至30名病,繁忙工作期間有時更「吃不到飯,只喝到一啖水」,對政府仍未制定人手比例感失望,強調前線人員面對龐大的精神壓力,期望政府能盡快制定客觀的人手指標及醫護人手比例。
衛生服務界選委醫療政策關注組今(17日)召開記者會,回應《施政報告》的醫療政策,並就報告提岀四項建議,其中包括落實基礎醫療、加強監管醫管局、制定人手比例以及簡化藥物名冊制定程序。
物理治療師一日對60病人
物理治療師列明慧表示,就物理治療為例,住院及接受物理治療服務人次有所增長,其中病人輪候服務時間增至37周。列指以新加波,門診每日僅處理18名病人,惟香港每日需處理40名病人,高峰期時更達至60名多的病人。
列明慧又提到,醫護人手不足,病人接受個別治療機會減少,甚至將個別治療改為集體運動班,直言「犧牲的是質素」,促政府制訂人手指標及醫護人手比例。
助產士:忙到吃不到飯 只喝到一啖水
而前線助產士蘇衍霈亦表示,平時一人需照顧20名病人,夜間更是一人照顧30名,「一個護士只得兩隻手,除了要照顧病人的日常生活外,背後還有行政工作」。蘇衍霈稱,繁忙工作期間有時「吃不到飯,只喝到一啖水」。她指對於政府仍未制定醫護比例感失望,「如被遺棄」一樣,強調前線人員面對龐大的精神壓力,期望政府能盡快制定人手比例。
另註冊藥物師唐展峰提到,政府應檢討醫管局的藥物引進和使用制度,他批評醫管局架構內制定藥物名冊的程序架床疊屋,如漫長的評核程序,會延誤病人獲藥物治療,而重複處理評核浪費寶貴的公帑和人手等。故他建議醫管局統一各醫院藥物名冊,並成立獨立於醫管局的「藥物經濟學委員會」,成員由熟悉範疇的公共衛生學者、醫生、病人及藥劑師等組成。
此外關注組建議政府加快落實地區康健中心的成立及釐清服務及轉介細節。對於施政報告中未有就加強監管醫院管理局着墨,關注組表示失望。註冊護士袁偉傑稱,政府每年向醫管局提供數以百億元,對防止浪費資源責無旁貸。他建議對醫管局管理層設立問責制度,同時要改革醫管局大會,增加立法會議員及醫管局員工互選代表,提升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