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運四周年】當年的年輕人去了哪? 記4段回到佔領現場的故事
2014年中,87枚催淚彈,掀起雨傘運動的序幕,當年的夏愨道滿佈彩色帳幕,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青春的面孔,這是一場由學生領導的運動。4年過去,「連儂牆」變回平白無奇的樓梯,但出席周年活動的只剩下數百人,而擦身而過的卻以中年、老年人為主,究竟當年的年輕人去了哪?雨傘運動又如何影響這一代的中、老年人?
記者特意走訪4周年集會現場,找尋4段回到過去的小故事。
16歲的女學生陳同學放學後沒有回家玩手機遊戲,或者等晚飯後看熱劇「延禧攻略」,而是身穿校服出席傘運四周年集會。臉容不脫稚氣旳她,是今年集會中少見的年輕面孔,是甚麼令她又回到金鐘「連儂牆」下?
她憶述,四年前放催淚彈當晚,自己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示威者被驅趕的畫面,感到十分震憾,當時雖然只讀中一,但一刻間彷彿成長了許多年。她的腦海不停在想,「覺得我哋咩都冇做過,我哋無錯,點解政府要咁樣對我哋?」這78枚催淚彈改變了她:「(佔領運動)之前咩都唔識,過咗呢件事之後開始睇新聞,每日都睇好多新聞。」
家人覺得佔中攪攪震
2014年佔領期間她一次也沒有到過現場,「因為屋企唔俾,覺得(佔中)攪攪震。」當時同學之間對傘運的看法亦兩極化,部份同齡人也覺得佔中破壞經濟。事阻四年,她覺得社會「灰咗」,「好似沒有期望,就算示威遊行都少咗人。」
可能是彌補過去,亦可能是追求未來,自2015年起陳同學每年都來參加紀念集會。「今年好似人多咗,又多咗港獨的標語。」她稱自己對港獨有保留,但對教育局去信全港中學呼籲防止非法社團滲入的舉動,不表贊同,「討論港獨係(應該)接受到。」
梁婆婆:4年間社會改變巨大
如果16歲的女學生是雨傘運動的見證人,那麼4歲半的小妮子或許就是這場壯闊社運的未來接棒者。梁婆婆帶同4歲半的孫女到場,小女孩髮邊插着小黃傘,領口扣上「我要真普選」的標語,一臉天真。
「佢應該就唔知發生咩事。」梁婆婆說四年間社會改變巨大,「(政治氣候)越來越緊,唔俾香港人出聲。等你哋通通好似國內嘅人一樣唔敢出聲,一出聲就拉。」「為咗政權,冇人權。為咗呢件事,我要帶細路出嚟。」梁婆婆稱,只要自已「仲係度」,就會堅持帶小朋友來紀念集會,雖然小妮子未必知道當中的深刻道理,但相信她總有一天會明白。
內地同胞願受訪:從微博知道佔中
21歲的歐小姐從廣州來港,今日特地到金鐘現場。
四年前她就讀高三,在微博得知香港發生佔中。「(佔中)一開始時黃耀明、何韻詩的聲音未被(內地)封鎖」,歐小姐透過一些香港人的轉載,看到和官方不一樣的報導,「覺得有點激動,可能對這個運動有很多期待,希望香港可以實現民主。」
歐小姐難忘當時佔中現場有秩序,「有一種很多元氣氛,我覺得很值得嚮往」,而事情的結局令她有點失望。
採訪結束後,歐小姐表示不願意被拍照,連背影也不可以,「我還要回去的」。
由想出一分力到確立政治理念
在一片遍布中老年人的現場,出現一個比較年輕的面孔—學生獨立聯盟陳家駒。他指,「928」當日自己有份在夏愨道被催淚彈炮轟,「當時大家都不想走,有以死相搏的感覺」,坦言雨傘運動影響他很多,他當年到佔領運動現場,只是想出一分力,保護「926」衝擊公民廣場的學生,到現在他確定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坦言,同輩人比較少到現場,「當年情緒已沉澱,不應懷緬過去」,而自己今天到活動現場,是想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