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通車】披荊斬棘18年終通車 為何選西九龍建總站?

【高鐵通車】披荊斬棘18年終通車 為何選西九龍建總站?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高鐵香港段明日(23日)正式通車,今日舉行盛大開通儀式,意味着這條全球造價最貴鐵路啟程出發。
由2000年提出構思,到2010年前期撥款於萬人圍堵立法會下通過,再到今年「一地兩檢」完成三步走,這條貫通粵港、長約26公里的高速䥫路(香港段),可謂歷盡萬難才迎來通車這一天。回顧高鐵前世今生,你知道為何當初要選西九龍作總站,而非民間倡議的錦上路?又曾否記得,今日一眾返內地發展「掘金」的知名藝人,亦曾公開表態反對過項目?

立法會今年6月通過一地兩檢條例草案。(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立法會今年6月通過一地兩檢條例草案。(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2000年原名「區域快線」

2000年,港府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首次建議落實興建當時稱為「區域快線」的廣深港高速鐵路;直到2005年3月,當局敲定高鐵以香港西九龍和廣州石壁為終站,途經深圳龍華和東莞虎門兩個中途站。高鐵輪廓自此成型。

不過,高鐵的具體走線仍有懸念。2005年,當時的九廣鐵路公司曾提出兩個走線方案,分別是建造一條從西九龍總站至邊界、全新專用路軌的「專用通道方案」,或與九龍南線、西鐵線及擬建的北環線共用路軌,再加上一條鋪設至邊界的新建路軌的「共用通道方案」。初期政府仍傾向採用「共用通道方案」,其後因載客量及擔心西鐵飽和等因素而選用現時的專用通道方案。

2010年高鐵撥款駛入風暴

2010年初,高鐵爭議升到沸點。當年政府向立法會財委會提669億元前期撥款申請,堅持以西九龍為總站,菜園村需被遷,引起社會極大不滿,觸發萬人連日圍堵當時的舊立法會大樓(現時終審法院),事件其後成為香港人的政治啟蒙之一,不過撥款最終於2010年1月16日獲批。

當時爭議之大,就連藝人和歌手亦有「發聲」,其中積極支持2014年「佔中」的Beyond吉他手黃貫中,直指政府做法一意孤行。而一群現在常常返回內地發展的藝人,亦有反對,例如常現身中國說唱節目的歐陽靖指政府需顧及菜園村村民感受、周秀娜指乘高鐵回內地不會「快好多」,反而先使未來錢。黃宗澤亦指若高鐵破壞生態環境,他會反對。

拒錦上路作總站 時任局長鄭汝樺:發揮不到高鐵效用

民間當時提出以錦上路為高鐵總站,取代現時的西九龍站,而當時公共專業聯盟指出,採用錦上路方案除了毋須遷拆菜園村,建設成本只需250億元,較西九龍方案節省逾300億元,而柯士甸距離大部分市民的居住地較遠,若錦上路設為總站,變相新界、港島區居民、機場乘客等可有更多市民、更快捷利用高鐵往返內地。

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面對立法會議員輪番質問,為何不設總站於錦上路?她當時指,將總站放在錦上路,而不是興建在市中心,發揮不到高鐵效用。至於採用一地兩檢、兩地兩檢,還是車上檢,當時仍未有定案,並稱會研究。

2016年激發196億超支風波

雖然港府已撥出669億元,但仍超支。2016年2月5日,政府向財委會再提交196億元的撥款申請,又惹起激烈的議會抗爭,不過抗爭無果,撥款於3月通過。

在前期撥款撥出的7年後、即2017年,政府突然拋出一地兩檢方案,並以三步走方式落實。去年10月,政府以無約束議案的方案,將一地兩檢提交立法會,當時已觸發全體民主派作激烈議會抗爭,最終仍是獲得通過。今年6月,一地兩檢條例在一片爭議聲,於建制派主導的立法會正式三讀通過,這條充滿政治角力的鐵路終可在風風雨雨後啟航。

+16
劉小麗於2016年反對立法會為超支的高鐵增加撥款。(資料圖片/陳焯煇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