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蔡冠深籲港人勿抱偏見看待大灣區:不求進步會被移民取代
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近年政商界的熱門話題,但對星斗市民而言,卻好像有點遙不可及。不過,隨着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措施陸續出台,社會開始關注更多具體細節公布的時間表。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香港在大灣區規劃中既有機遇亦有挑戰,他冀特區政府為港人爭取更多國民待遇,尤其是推動「港人港稅」的落實。
對於有部份年輕人對大灣區反應冷淡、甚至抗拒,蔡冠深認為,日後港人是否到大灣區發展屬他們的個人選擇,呼籲新一代勿抱有前設和偏見去看待這個國家發展戰略,而是發掘和探索更多的商機來增值自己,否則將來會被新的移民取代。
政商界期盼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近來以「成熟一項推一項」的方式陸續出台,範圍涵蓋金融、商業投資和港人在內地生活就業等。小至「港人在內地申請機動車駕駛證住址證明豁免」,大至內地科研資金過河等都有涉獵。最近討論最為熱烈的,要數是向港澳在內地生活人士發放「內地居住證」和升級回鄉證至內地身份證等國民待遇的安排。
蔡冠深去年開始擔任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近日在港極力推銷大灣區,又積極向中央提出建議,要求落實更多惠及港人的措施,尤其是加強資金和信息的流通和推動「港人港稅」,減低港人到大灣區工作的成本。他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雖然未聽聞當局考慮升級回鄉證的消息,但認為回鄉證可同時用作港人在內地的身份認證,是一件好事,「日後港人無須再額外申請多一個證件,身份更加清晰」。
中央和港府一直宣傳粵港澳大灣區能為香港青年帶來發展機遇,但有調查指,逾半青年人不願到大灣區發展,亦有聲音質疑,居住證等利民措施只是促進香港大陸化的手段。蔡冠深認為,年輕一輩之所以抗拒大灣區,是源自於對內地的不了解,或聽了某些片面的宣傳,導致他們認為到內地發展未必適合。他說,是否到大灣區發展是個人選擇,經常往返兩地不會使市民對香港變得陌生,「現在是多了一個選舉,我想香港人是很懂得計數的,邊度有『着數』就去邊度。我經常去內地,亦經常回港,往返中港兩地並不會令我對香港變得陌生,或影響我對香港制度和文化的看法。相反,眼界只會變得更廣闊」。
蔡冠深昨日舉辦世界華商高峰論壇,討論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機遇。他說,外國人以中性的態度來看待內地發展,「我認識的華商人人都爭着去大灣區,因為他們不存在香港年輕人那種抗拒的心態」,他認為外國人這種價值觀值得港人借鏡,呼籲港人不要未作了解,就先有前設和偏見。他續指,身份認同和價值觀是很抽象的東西,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應先客觀地了解,「覺得好就接受,唔得就唔接受」。
回歸20年以來,一直在發展中領先中國內地的香港,會否有天被超越?蔡冠深說,香港是一個移民社會,除了新界原居民外,上一代人都是透過不同的方式來港定居,「如果香港人不融入國家發展、不學習進步,當新一批人來了之後,他們會被慢慢取代」。他說,香港是多元社會,當中賴以成功的地方是吸引不同地方的精英和資金來港發展,有民族和資金的融和才有繁榮的社會,他坦言「若有人仍然裹足不前,不去學習最好的東西,咁就無辦法」。
如果香港人不融入國家發展、不學習進步,當新一批人來了之後,他們會被慢慢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