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保名」和智能投票箱 「順應民意」兩面看? |政圈觀察
事情總能兩面看。 政府耗資70萬為大熊貓舉行命名比賽,結果一番周折後「還原基本步」,一對國寶仍叫回本名「安安」、「可可」 。有人高呼浪費,社會卻有叫好之聲,認為政府沒有「死牛一面頸」 、因高調舉辦了命名比賽便強行為一對大熊貓改名,是順應民意的表現。
回望2024年,政圈中人不難留意到這不是政府從善如流、當機立斷的唯一例子。年初叫停垃圾徵費記憶猶新,年末又有「智能投票箱」甫上立法會便果斷撤回; 河套一條10億連接道路受到議員質疑,政府也願意重新檢討,在在都顯示政府重視合理的質疑聲音。
政府肯聽民意,議員當然支持。但有資深議員郤提醒,接二連三「順應民意」的背後,可能也反映部分政策醖釀過程有改善空間,須要留意。
▼2024年12月2日 大熊貓「可可」亮相▼
4個例子中,3個皆是「新鮮滾熱辣」的發生在12月裡。當中,皆大歡喜的是中央再贈送香港一對大熊貓的命名,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委託海洋公園協籌命名比賽,共收到2.2萬份命名建議,其中過千份支持用原名「安安」和「可可」,評審認為兩個名字很有意義,相信市民都希望可以安居樂業,未來凡事有不同可能、不同生機,又指大熊貓對原名亦較適應。
花70萬公帑為中央贈港大熊貓徵名受質疑
最終,一對國寶保住本名「安安」與「可可」,社會普遍支持,但當事後發現命名比賽要斥資70萬元,輿論開始質疑命名比賽的必要性?認為一對國寶早有名字,政府在面對千億財赤,何必勞師動眾辦命名比賽?新任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表示,若沒有辦比賽,也不知道絕大部分人認為原名較好。
河套區10億直連路 香港出發不能用
同月,政府又經歷兩個施政的小挫折。其一,是斥資10億元興建位於落馬州的河套香港園區直連到落馬洲站的直連路,明年便投入使用,但被立法會議員張欣宇發現,直連路只供經落馬洲支線口岸南下的訪客使用,由香港出發則不能使用,他批評是匪夷所思。最終,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願意重新檢討修改法例的安排。由於當中涉及進出禁區通告,張欣宇曾建議,短期來講,在相關禁區通告內加入「園區訪客」一項即可;中期來講,他認同有議員提出的,應該積極推動進一步大幅度縮小禁區範圍。
6日內極速放棄推動智能投票箱
另一個「挫折」則是12月初,政府6日內極速決定在稍後的選舉不推勳智能投票箱,可能開創最快放棄政策建議的先河。政制及內地事務局12月12日向立法會提交《完善選舉安排(綜合修訂)條例草案》立法大綱,草案旨在提供法律基礎,以便在選舉中引入更多資訊科技和智能技術措施,包括研究引入智能投票箱等。政府擬於2025年第一季內將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但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議員聚焦選民私隱,會否在發現誤劃選票時有「警報」造成選民尷尬、甚至造成打壓選票行使投白票、廢票權利的客觀效果?讓當局有點始料不及。
據悉,政府高層也察覺立法會的「群情汹湧」,加上有2025年底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死線」,為免橫生枝節,最終決定放棄推動智能投票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解釋是在聽取了民意後,決定從善如流、順應民意,不再在未來的選舉中推動智能投票箱。
議員並非反對引入智能投票箱
不過,委員會主席、新民黨議員黎棟國指,當日發言的議員並不是反對智能投票箱,只是提改善意見,期望令未來的選舉運作更加順暢。事實上,黎楝國本人也提出一些有助減少疑慮的建議,只是政府最終決定放棄。
香港選民的投票意向須保密,政府的選舉宣傳片也提醒此點,智能投票箱能發現誤劃票可能引發的疑慮,事前可有考慮過?未知政府稍後提交草案時會否有新提案。
▼2024年5月27日 政府在立法會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 ▼
資深議員嘆政府少了摸底
最後一個例子,當然是大家記憶猶新的垃圾徵費,過程毋須覆述。不同決策局的政策或措施建議,皆因「民意」而叫停或要再研究,有資深的立法會議員提醒,現在強調行政主導情況下,不少政策文件在極短通知期下提交議會。他們回憶指,過去在政策醖釀期間,官員會事先向議員摸底,或者就一些施政想法或構思吹吹風試探民情,好讓政策建議正式出台時,有助減少反彈。
也有政圈中人指出,一些政策因思慮不周而緊急煞停,可能把原本有益社會的立法初心也一併殺掉,復活無期。垃圾徵費便是一個例子。「智能投票箱」的爭議,也可能令社會更加敏感,為日後政府引入智能科技、改善投票效率增加障礙,變相成為「施政內耗」。
狄志遠:政策思考有時不夠成熟
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欣賞政府從善於流,但因應市民、議員對政策的批評,繼而令政府「順應民意」,也反映政府就政策思考有時不夠成熟,甚至到立法會解說不清楚。他指過去確曾有泛民議員「為鬧而鬧」,但現時行政主導,加上立法會監察力度較以往弱,政府不能自認政策方向正確,就與市民、議員減少溝通,反而應理性面對批評。
不過,他也強調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指現時亦有部門做足溝通工作、值得欣賞,譬如房屋局推出簡約公屋、過渡性房屋牽涉大範圍的政策改動,起初面對成本太高、運作及位置未如理想等,議員、團體提出很多問題,局長、副局長很願意就此討論,最終政策正式公佈前,已經吸納很多意見,得到立法會一致通過,認為局方有政治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