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林健鋒提三個「新」助力 強化金融要識變、求變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提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戰略,特區政府亦相應提出建基於香港的獨特優勢,加快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各方對新質生產力有不同理解,他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三個觀點,包括新服務,即新附加值的生產服務;新製造,即新興產業;及新業態,當中包含業態的全球化、數字化,認為以上三個「新」可幫助香港找到推進「新質生產力」的重點。
強化金融中心地位 必須識變、求變
中央多次表示,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林健鋒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要維持及強化金融中心,雖然外國有人唱衰香港,但國際間都會見到香港優勢,包括市場化、法制、人才、低稅制的優勢,以及國際化規則制度完善等。
至於該如何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直言要作出改革,並表示今次《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當中有關鍵元素——要變:要識變、求變。
至於三個「新」助力,如何推動金融創新及改革?林健鋒表示《施政報告》提及持續優化互聯互通強化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雖則香港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但作為人民幣樞紐地位都要加強。他表示,香港很多業務都可以考慮用人民幣單位結算,舉例指香港上市的股票在香港買賣,可考慮用人民幣計算。
呢啲嘢(規矩)可以改,唔係今日改,但要強化人民幣(國際化),部分產品可以以人民幣計算,一樣可以轉返港幣,自由貿易呀嘛
建議特區研究發行短期債券的可行性
他表示要增加人民幣流通,特區就要爭取國家財政部在香港發行更多有規模的債券,但發行的頻率要高,最好當然每個月陸續有來。他又表示要多元化引入金融產品,認為是提高競爭力的選擇,認為任何投資者都喜歡新事物。
同時,他亦建議香港參考美國市場推出國庫證券,認為本港可研究發行短期債券的可行性,「唔係樣樣都要二十、三十年」,亦可吸引其他地方,包括東盟、中東、非洲、南美等來港發債。
商界為國家、為香港 但都不能蝕本
作為行會成員的他向特區進言提出金融創新建議,同時認為要推進民間外交。他指商界在招商引資方面要出去「接棒」,認為政府「開門」,商界就可尋覓投資機會。他指,各地商人都不會做蝕本生意,但賺錢亦不會「獨食」,反而會在回饋社會的前提下賺錢,反而言之,賺不到錢何談回饋社會?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寄語商界以實際行動貢獻香港及國家。林健鋒表示,當然要為國家、為香港,但同時「唔好蝕本」,皆因並非每個企業都有「幾千億開頭」,都要借錢投資,而借錢亦始終要還錢。他表示,要以回本的原則,反而賺不賺錢不要緊,最重要是幫到社會。
林健鋒:開發新區應是政府與商界以合作、伙伴方式實行
政府在北部都會區將試行「片區開發」,三個試點分別位於新田科技城、洪水橋/厦村和粉嶺北。林健鋒認為商界樂意開發北部都會區,更指僅靠政府力量開發新區稍有不足,應好好利用商界及民間力量為片區開路;而商界長遠亦有利益,並非一定賺很多,但需確保企業有足夠現金流,否則亦難以投資。
不過,投資及開發新區政府亦有角色。林健鋒表示,政府要提供清晰藍圖及規劃方向,提供開發原則。他又稱,北部都會區是未來發展的空間,政府正在規劃及諮詢,但之後要盡快推進,不能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對於早前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上表示,開發新區非一盤生意,提醒參與發展的業界要兼顧企業利益及社會責任。林健鋒表示,開發新區應是政府與商界以合作、伙伴方式實行,但商界都需要知道更多資訊,政府應提供更清晰的規劃程序,得悉規劃進程及政府要求。他亦表示「片區開發」就算多要求亦不要緊,最緊要實際,政府都要「跟到尾」,相信到時政商共同開發,都會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