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馮煒光:讀懂中央「話語轉換」 倡重設內地事務顧問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撰文指,近期經常提到的「香港改革」,而本港在推行改革時,宜明白中央對本屆特區政府過去的工作的評價與期許,他認為香港亟須讀懂中央話語,即「話語轉換」,並應有一套「話語轉換」的設計,讓香港管治精英真正明白中央相關部門對港有什麼要求和期望,倡議不妨重設內地事務顧問,深入了解內地涉港文件的精神、要求和期許,認為對推行改革有好處。
首任特首董建華在特首辦設有專責香港與內地事務的高級特別助理一職,由記者出身的陳建平出任,直至鄭林月娥出任特首後不足一年,陳建平才離開政府。
在梁振英任特首年代出任新聞統籌專員的馮煒光今日(3日)在《明報》撰文指,特首李家超上月20日因出席「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暨投資香港推介大會」到北京,獲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安排會見,中央港澳辦在會面後發出公布。
夏寶龍對李家超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特區管治團隊堅決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大力搶企業、搶人才,努力解決民生痛點難點,着力加強國際交往合作,以鮮明的改革理念、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有力推動特區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展現新氣象。
公布用了5個「力」字 各有豐富涵義
他指,短短一段話用上5 個「力」字,「全力」、「大力」、「努力」、「着力」和「有力」,每個「力」的前面都用不同字眼。他引述了解內地官場用語的朋友指,其實是有極豐富涵義的——「大力」是看到了成果,「努力」是看到了行動,「着力」是看到了方向。
他又稱,對照港澳辦9 月27日發表的「港澳平」文章說,「『搶企業』『搶人才』成績斐然」等工作,大家應會同意特區在「搶企業」、「搶人才」是有成果的,故夏寶龍用了「大力」這個詞。至於「民生痛點難點」,文章完全沒有提及,對照夏寶龍說的是「努力解決」,是否含有「尚未解決」的意思?
而國際交往合作,夏用「着力」,對照「港澳平」文章,相對「搶企業」、「搶人才」,在「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用「着力」,因為方向是對的。
馮指,夏寶龍是副國級領導,特首是省級,但因為尊重「一國兩制」,故不用「要求」,而用「相信」,「一名職級遠高於你的領導,又是管你的範疇,他的『相信』可能便是『要求』了。」
為免引起揣測 內地官員對港官發言慎之又慎
至於「抓具體」、「重實效」,若用反話正說的角度來理解,是否以前有些措施「不夠具體」、「不具實效」呢?又或者委婉地提示特區日後推出「各領域改革」時,要夠具體、要注重實效呢?
馮稱,內地官場面對香港高官時,習慣以肯定方式勉勵,「反話正說,問題輕提」。若用重的語氣來提,例如「查找不足」,隨時引來諸多揣測,故必須慎之又慎、委婉輕巧,但又意涵深遠。因此,他贊成應該有一套「話語轉換」設計,讓香港管治精英真正明白中央相關部門對港有什麼要求和期望,重提他自己早在今年初已曾倡議重設內地事務顧問,組成一個熟諳內地的團隊,深入了解內地涉港文件的精神、要求和期許。這對香港即將推行的改革,大有好處。
香港回歸後的首任特首董建華曾在特首辦設有高級特別助理一職,之後的曾蔭權、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初期的仍設有此職位。而出任特首高級特別助理的是陳建平,便專責處理本港與內地事務。陳曾任《文匯報》政治記者,曾長駐北京,在內地累積廣闊人脈,被指與前港澳辦主任魯平熟絡,可自由出入港澳辦。林鄭月娥2017年上任後,特首辦大換血,陳也有留任,但不足一年、在2018年5月離職政府,2020年出任馬會北京辦事處內地事務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