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工聯會免費篩查發現4患者 倡地區康健中心供驗血服務
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沒有病徵,病發時肝臟已嚴重受損甚至惡化成肝癌,需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工聯會和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7月舉行免費乙型肝炎病毒篩查,83名完成抽血的參加者中,發現有4人帶有乙肝病毒,建議政府基層醫療篩查服務,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普及乙肝篩查,為高風險人士及中高風險人士定期進行AFP+PIVKA-II肝癌血液監測,以助提早診斷。
篩查的化驗結果已透過工聯會地區辦事處轉交參加者,陽性結果的參加者將由義務醫生撰寫專科轉介信,以便獲得進一步醫療跟進。本身已知有肝炎的患者參與者覃先生原本不了解肝炎嚴重性想不了了之,經過篩查後才得悉並跟進,幸好太太未受感染。
內科腫癌科專科醫生吳劍邦表示,病向淺中醫,但現時超聲波檢查需輪候達一年時間,並未能按本港指引於每半年進行一次。另外在肝癌早期欠缺明顯病徵的情況下,超聲波檢查只有45%靈敏度,超聲波檢查+AFP則有63%,但AFP + PIVKA-II 肝癌血液監測卻能達到87%的敏感度,可避免因輪候超聲波檢查而錯失治療良機。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則表示 , 他的家人使用AFP檢測但測不出來,後來腫瘤增大惡化後才發現 ,白白錯失及早治療良機,另外亦有不少個案外表十分健康, 但當發現時腫瘤已有18cm大。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建議善用基層醫療網絡,及早和普及地為高危人士進行乙肝篩查 ,並為當中高風險人士,例如乙肝患者和肝硬化病人定期進行AFP + PIVKA-II肝癌血液監測 ,能及早並進行有效介入,減低病情惡化機會,提升治療效果。她又關注肝病病人食道出血問題,要求提供更多肝病病人進行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的名額,如利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及向「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購買服務,將低風險肝硬化病人分流,以便提供更多本地醫院名額予高風險肝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