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都會願景.點對點交通|制度創新VS公眾利益 如何取得平衡?
全城關注的傳統的士與網約車之爭,隨着政府宣布用多一年時間調查市場供求再研究規管事宜,暫時告一段落。在制度創新與公眾利益之間,應該如何取得平衡?上周六(9月21日),在「未來都會願景」舉辦的論壇上,「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的士」本身是「公共交通服務」,但「的士牌」已經無可避免地成為「金融投資工具」,特區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時固然不能忽視牌主透過投資車牌取得合理回報,更加不能為此罔顧市民出行需求和社會整體利益;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則提醒,時代變化之下,很多行業將會面臨日新月異的衝擊,管治者既要掌握民意流向,更要設法凝聚共識,才能更好地在引入新制度的同時,讓舊制度得以平穩過渡。
上周六,由一群專業人士組成的民間交流平台「未來都會願景」(FCV),舉辦以「探索香港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未來」為主題的「未來城市對話」,從監管框架與治理角度入手、以網約車與的士之爭為例,探討在制度創新與公眾利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與會者即場進行投票,結果顯示超過8成人使用網約車服務,主要原因是「更快和更容易接單」;另有96%贊成規管網約車,還有81%反對政府為了保障的士持牌人利益而不增發出租車牌照。
在2012年至2017年間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任內同樣面對規管網約車和檢討的士牌的訴求。張炳良透露,當時政策有三大定位:第一,維護「取酬載客必受規管」這個基本原則,絕不容許非法出租或載客服務;第二,既要保證公共交通服務的質素,也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第三,合法引進Uber所代表的「共享汽車」型態,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張炳良最後提出有別於傳統的士牌照的「優質的士計劃」,希望藉此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從而在傳統和網約服務之間取得新平衡,可惜直到卸任都無法完成立法工作,而他對此感到遺憾。至於網約車合法化的進程,也被一再推遲。
前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的士牌改革沒有寸進,網約車規管也未見蹤影。Uber香港公共政策和政府事務主管李芷瑜表示,Uber進駐香港10年以來,司機合共完成1.2億個行程,即平均每月有100萬個,可見市民對於網約車合法化的訴求相當明顯。李芷瑜又強調,如今Uber並不反對規管,但希望政府能夠確保市場的靈活供應,以及對於收費、司機和車輛要求、平台管理有個合理準則。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施能藝則表示,「共享經濟」或「共享汽車」概念已在全球各地因應不同需求發展出了不同的創新模式,例如新加坡從環保角度出發設有「共乘巴士服務」,但在實踐「共享」的過程中,各地確實也衍生出不同問題,包括駕駛安全、治安犯罪等等,所以需要政府出台規管措施。
特首李家超上任後,的士與網約車之爭持續不斷,運輸及物流局本身承諾於今年7月中旬出台網約車規管方案,最終決定用多一年時間研究供求再作定論。期間,局方集中精力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先推出「的士車隊制度」,批出5個車隊牌照,要求旗下3,500輛的士監測行車安全、支援電子支付;再推出與司機駕駛刑罰較高罪行(如濫收車費、毀損、損壞或更改咪表等)掛鉤的「司機違例記分制度」——期望業界展現「乘客至上」新形象。張炳良提醒,時代變化之下,很多行業將會面臨日新月異的衝擊,管治者既要掌握民意流向,更要設法凝聚共識,才能更好地在引入新制度的同時,讓舊制度得以平穩過渡。
「未來都會願景」聯合創辦人兼「香港新方向」立法會新界北議員張欣宇,不太滿意局方研究再研究,但樂見政府在關注的士服務質素以外首次嘗試研究供求關係。他指出,網約車和傳統的士之競爭,本身都是「市場行為」,但由於供求失衡、市場失靈,「市場競爭」就有苗頭演變成為「社會矛盾」。至於應否開放市場競爭?張欣宇重申三大因素:一是市民出行需求,二是的士司機生計,三是的士牌主利益。他解釋,「的士」本身是「公共交通服務」,但「的士牌」已經成為「金融投資工具」,特區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時,固然不能忽視牌主透過投資車牌取得合理回報,但更加不能為此罔顧社會整體利益。
有與會者問及未來城市的智慧交通和出行模式,張炳良認同香港有關發展落後,又透露他早於2015年已着運輸署研究推動無人駕駛出行應用,惟至今仍在研究當中。張欣宇則表示,社會總有人自我催眠「香港路況複雜,不利無人駕駛」,但只要政策提早部署且配套得宜,香港絕對適合駕駛智能汽車,而假若香港再不提早規劃,一些業界或社會人士恐怕要面對由「硬着陸」取代「軟着陸」的痛苦,香港屆時也難輕鬆駕馭一種全新型態的運作邏輯。根據官方資料,運輸署自2021年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計劃於明年公布以2050年為規劃願景的運輸策略藍圖,將會觸及智慧公路、自動駕駛、易行城市等議題。
對話由「未來都會願景」聯合創辦人黃偉信主持。他表示,是次對話成功招募超過50名來自可持續發展、公共行政、 創新科技、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社會轉型等領域的公眾參與,並且提出深刻見解,令他深感鼓舞。黃偉信又透露,之所以和張欣宇等人一起創辦「未來都會願景」,並且定期舉辦「未來城市對話」,正是因為他們相信良好的公民參與是一個世界級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因而致力匯聚不同專業人才,創造空間讓大家一起學習、經歷、發現和創新,希望能夠作為政府和社會的橋樑,以務實的思維討論香港長遠規劃,既為本地社區多元融合發展注入活力,也為下一代創造更理想和優質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