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偽騙案|鄧炳強:有3宗案件 發現21條假冒官員或名人片段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透露,自2023年開始作分項記綠至今年5月底,警方共接獲3宗與深偽技術相關案件,並於去年8月成功主動偵破首宗案件,拘捕包括集團主腦共9人,其餘兩案仍在調查中。至於發現或接獲舉報網上深偽片段的數字,警方至今於網上發現及接獲舉報共21條假冒政府官員或知名人士的深偽片段,當中20條於2023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發現,餘下一條於今年3月發現。

他指,應警方要求,相關網上或社交媒體平台已把該21條片段迅速下架,防止市民受騙,暫時亦未接獲有市民直接因為這些相關深偽片段受騙的報告。他又指,法律改革委員會會研究設立仿冒詐騙網站等犯罪行為,當局會密切留意研究進展及最終建議。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黃浩謙攝)

鄧炳強今日(26日)以書面回覆選委界議員譚岳衡有關打擊涉及使用深度偽造技術的訪騙案時指,警方於2023年開始作分項記綠,截至今年5月底,警方接獲三宗與使用深偽技術的案件,分別於2023年8月、今年1月及5月發生;其中第1宗已成功破案,並拘捕包括集團主腦共9人,其餘兩宗仍在調查中。至於發現或接獲舉報網上深偽片段的數字,警方自2023年11月開始立項統計,至今年5月底,警方於網上發現及接獲舉報共21條假冒政府官員或知名人士的深偽片段,當中20條是於2023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發現,餘下一條於今年3月發現。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警司高迪交代「解詐」行動,指有騙徒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人工智能換臉技術申請貸款。(黃煦緻攝)

鄧炳強也有簡單交代警方接獲的3宗案件,他指首宗案件是警方根據情報主動偵破,去年8月,警方展開「解詐」行動,搗破一個本地詐騙集團,涉嫌在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期間盜用他人身分,利用人工智能換臉程式,於網上向財務公司申請貸款,涉款20萬港元,隨即於同年八月共拘捕9人,包括一名集團主腦,涉嫌干犯「串謀欺詐」罪,是首次偵破人工智能換臉案。

第二宗案件則為今年1月底,警方接獲一宗利用深偽技術預先錄制影片進行視像會議的欺詐案。報案人收到假冒其英國總公司首席財務官的釣魚信息,聲稱要進行機密交易,邀請報案人進行多人視像會議,報案人最終按指示授權轉賬至五個本地銀行帳戶,涉及損失約二億港元。警方經調查後,相信騙徒先下載被偽冒職員的網上公開影片及聲音,再利用深偽技術製作預錄的視像會議。由於是預錄影片,報案人與對方其實並無對話互動。騙徒向報案人下達命令後藉詞掛線,再以即時通訊軟件繼續指示轉帳。警方的調查仍然進行中。

【延伸閱讀】警接首宗Deepfake多人視像會議案 涉AI扮嘴型配音 冒上司騙2億(點圖放大瀏覽):

第三宗案件則為今年5月20日,跨國貿易公司職員收到偽冒為英國總公司首席財務官的WhatsApp信息,進行近30分鐘的視像會議,期間「假上司」指示職員將近400萬港元轉款至一個本地戶口。警方調查相信疑犯以網上公開資料作素材,配合深偽技術將影片內容篡改,再於視像會議中播放,以誘騙受害人進行轉款。警方正進行調查。

警方示範騙徒手法,利用現有公開影片,並利用AI深偽技術、更改其嘴型及偽冒說話內容,以進行多人視像會議。(何瑞芬攝)

鄧炳強強調,絕不會掉以輕心,警方會繼續密切留意騙案的不同新手法,繼續透過不同渠道打擊包括利用深偽技術的騙案。他指,法律改革委員會在2019年成立小組委員會,就電腦網絡罪行展開研究。小組委員會首階段就依賴電腦網絡的罪行,例如非法取覽程式或數據等於2022年10月完成公眾諮詢工作。下一階段,小組委員會會研究借助電腦網絡的罪行,即通過使用電腦、電腦網絡或其他形式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使犯罪規模或範圍得以擴大的傳統罪行,如設立仿冒詐騙網站等犯罪行為,政府會密切留意法改會的研究進展及最終建議,並適時檢討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