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訟庭刑事案平均輪候時間較長 政府認反修例、國安案審期超預期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司法機構政務長梁悅賢今日指,截至今年3月底,原訟庭的所有其他刑事法律程序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然較長,主要原因是國安案件須由三名刑事法官審理,使司法資源更為受壓,國安案件一般較為複雜,涉及較長時間完成審訊前必要的步驟及程序、進行案件管理聆訊及準備審訊,而且審期以至擬備判案書所需的時間亦較長,運作經驗顯示,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的審期往往大幅超出預計。

李家超在3月22日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將於23日刊憲生效,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特首辦)

司法機構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原訟庭的總案件量由前年的 16 615 宗上升18%至去年的19 667宗,於原訟庭提訴的刑事案件數目,包括 2019 年反修例事件相關的案件和國家安全相關案件,由前年的 223宗上升一倍至去年的446宗。

梁悅賢在立法會司法事務委員會上說,隨著去年 5 月有更多交付審判的聆訊於裁判法院進行,更多交付審判的案件遂於原訟庭湧現,原訟庭需處理的答辯及判刑案件顯著增加,預期上述案件數目升勢仍會持續。她續說,由於反修例案件和國安案件需優先處理,其他刑事案件,尤其是交付到高院審理的答辯及判刑的案件、有陪審團參與的審訊,及源自裁判法院的上訴排期無可避免受影響,事實上,由於多宗備受矚目的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的審期超出預計,加上刑事法官數目有限,約有 40宗原定由他們審理的刑事案件需要重新排期。 她預期大約兩年後,隨著眾多國安案件陸續結案,及繼去年底完成招聘工作而於今年下半年起任命更多原訟庭法官,法庭輪候時間屆時將有更明顯改善。

裁判法院方面,文件顯示總案件量從前年的 383 512宗及 2019年的332 746宗,增加至去年的386 776宗,升幅分別為 1% 及 16%。雖然案件量有所增加,但裁判法院在去年仍已處理390 020宗案件,較前年及2019年分別增加6% 及13%。

梁悅賢稱,裁判法院各類案件在過去一年的平均輪候時間均正逐漸穩步改善,隨著其他案件因應公共衞生情況及裁判法院的反修例和國安案件而需重新排期的影響逐漸減退,截至今年 3 月底,刑事案件的平均輪候時間已能夠達標,除少年法庭提出控告的案件獲保釋的被告人外,待今年年中的招聘工作完成後,年將有更多裁判官獲任命,預期裁判法院刑事法律程序的輪候時間將能繼續改善並且達標。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認為香港司法硬件不足,當中高等法院的重建進度不理想,梁悅賢認同高等法院現代化有助推展多應用科技進行法庭程序,高等法院會開展重建工程,但選取地址在高等法院和金鐘政府大樓,政府大樓正運作需要搬遷和拆缷,再重建高等法院的大樓,期間要善用司法機構旗下的所有法庭設施,需要互助支援地運用。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直播截圖)

香港律師會湯文龍稱,司法機構可以積極以科技提升效率,讓律師專注在更高價值的工作;前會長及刑法及訴訟程序委員會主席熊運信稱,年初參觀期間司法機構已經研究出令法庭很短時間內領到審訊期間的騰本的軟件,即時可參考的文件可加快處理案件,以改善輪候時間。

6月11日,湯文龍香港律師會新一屆會長。(蘇煒然攝)

縮短輪候時間需要有充裕的人手,梁悅賢說司法機構一直因應各級法院的司法人手情況及運作需要,持續努力更頻密地進行公開招聘工作,以任命更多法官及司法人員,司法機構亦已採取多項不同措施,包括委任更多司法助理支援法官及司法人員,以舒緩緊絀的司法資源,以及優化司法程序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