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調查:40%受訪者網購經歷不愉快 顏汶羽倡立法規管網購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網購成為港人日常,民建聯一項調查發現,有4成受訪者曾有不愉快的網購經歷,促請政府針對網購立法規管網店,保障網購消費者。

民建聯調查發現四成受訪者曾有不愉快的網購經驗,並提出制定法規保障網購消費者等建議。(民建聯提供)

民建聯調查:4成受訪者有不愉快的網購經歷

消委會去年接獲34155宗投訴,當中網購投訴佔4成,按年上升近2成,涉款超過4300萬元,網購陷阱備受關注。民建聯今年3月1日至27日,電話抽樣訪問305人,當中67%受訪者表示有網購習慣,四成受訪者曾有不愉快的網購經歷,最常見的情況是貨不對辦,其次是貨品有瑕疵,民建聯認為反映網購無法確保貨品質素,有受訪者贊同訂立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措施,包括港府要加強與內地部門處理跨境消費投訴、加強網上巡查和宣傳教育等。

民建聯調查發現四成受訪者曾有不愉快的網購經驗,並提出制定法規保障網購消費者等建議。(民建聯提供)

顏汶羽倡立法規管網購涵蓋售前、售後階段

香港現時並無特定為網購立法規管,民建聯表示,假如消費者遇到不良網店,須透過《商品說‍明條‍例》(第‍362‍‍章)等一般消費者保障法例處理,無特別針對網上銷售活動。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建議,政府就網上消費行為立法加強規管,針對網購業務的的電子商貿公司或商號的銷售過程,包括售前、銷售及售後。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建議,政府就網上消費行為立法加強規管,針對網購業務的的電子商貿公司或商號的銷售過程,包括售前、銷售及售後。(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倡港府多宣傳跨境網購維權平台

調查亦發現,內地網購平台較本地平台受歡迎,針對跨境電子商貿發展迅速,本港與內地維護消費權益部門,應該加強溝通和聯繫,有效處理向網購電商投訴,解決糾紛等問題。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已加入由中國消費者協會成立的「電商消費維權直通車平台」計劃,香港市民可透過香港消委會協助處理跨境投訴個案,顏汶羽認為平台有助提升港人網購保障,惟本港政府未有持續性地配合宣傳,建議政府應多向市民推廣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