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就業難 面對語言不通甚至被歧視 林振昇:應多加支援
非華裔因語言不通等問題,一直較難找工作。兩名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巴基斯坦族裔表示,非華裔在港就業出現困難,不少機構聘請時規定需要懂流利廣東話,部分更需懂簡單閱讀及撰寫中文。不過,他們更認為懂得中文只是首要門檻,就算中文語言能力與本地人水平相同,部分僱主亦會優先聘請本地人。再者,他們指出部分少數族裔對勞工法例一竅不通,就算簽合約時被扣減福利亦難以保護自身利益,促政府多作宣傳。
非華裔面對語言不通 亦不熟悉法例
莫先生(Isaac)是在港第二代的巴基斯坦族裔人士,曾在勞工處擔任就業大使。他表示一直接觸其他非華裔人士,部分非華裔不知道有勞工處,更不知道如何找工作。他續稱,非華裔找工作面對多重困難,首先部分非華裔就算在港居住多年,因為長期接觸其他非華裔族群,故亦不會以廣東話溝通;其次,非華裔不熟悉本地勞工法例,導致經常簽福利、保障均較少的臨時合約,甚至工傷都不知道可以索取賠償,導致出現受騙、勞資糾紛等情況。
認為非華裔工作被歧視 林振昇:難舉證
現年28歲的Isaac在勞工處任就業大使後,先後到社署擔任翻譯,以及在社區中心負責少數族裔的就業工作,現時為保安公司的經理。一路走來,他認為非華裔在就業競爭上,不單止顯得較為劣勢,部分更出現被歧視的情況,例如管理層對本地人犯錯會比較容忍、僅作出警告,惟對於非華裔就會較嚴苛,甚至會直接解僱員工。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稱,《歧視條例》執法上有困難,皆因實在難以舉證,僱主亦不會稱因為種族原因而解僱員工。
《施政報告》提出恆常推行「多元種族就業計劃」,每年為400名少數族裔人士提供「一站式」就業支援,及延長「少數族裔社區大使」試驗計劃3年至2026年,聘請46名少數族裔人士或指定人士,在非政府機構及社署福利服務單位,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支援。林振昇認為聘請名額太少,亦應該讓「少數族裔社區大使」與僱主之間做好溝通及協調,令更多少數族裔得以就業。
創業亦不知可申請資助
另一名巴基斯坦族裔的李先生(Riaz Adnan)現時在非牟利機構任職,同時是少數族裔青年組織的召集人,為社群提供就業及就學的支援。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他,亦接觸到不少非華裔面臨找工作有困難的情況,部分會選擇自行創業。不過,非華裔創業亦十分艱難,Riaz Adnan接觸的人大部分不懂得申請政府資助,同時面對語言隔膜,無渠道學習中文再加上未能接觸教學資源,或導致新一代的在港非華裔難找到更好的工作。
非華裔缺乏社會模範
非華裔若想成功立足香港,或面臨重重挑戰。Riaz Adnan稱,不少在港的非華裔想向上流動,惟成功的Role Model(模範)並不多,難令社群看到希望。他表示,非華裔無論面臨甚麼問題,都僅知道到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尋求協助,部分甚至不知道如何向區議員、立法會議員尋求協助,望日後每區都有少數族裔代表,或者較了解少數族裔的本地代表,以針對性提供協助。
就算升讀大學 亦難找實習機會
勞聯深水埗地區總幹事張瑩瑩補充指,政府早年取消指定學校後,當時一批的巴基斯坦族裔中文能力仍薄弱,投入市場後很難找到工作,僅剩下創業一條路。部分就算有機會到大學就讀,亦難找到機構提供實習機會。她認為同一個環境下成長都應該融入社區,本地亦應該包容非華裔人士,而少數族裔在伊斯蘭經濟、「一帶一路」宣傳等亦顯得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