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條立法|《南早》前總編王向偉的憂與盼:香港切勿坐等中央指令
立法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委員會正在火速審議《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曾經撰文批評香港政壇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現象的《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王向偉,接受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網台節目《ChatDP》訪問時表示,他最擔心的問題並不在於怎樣立法,而在於特區政府如何治理好香港。他深信中央將會堅持「一國兩制」,但提醒香港官員不應坐等中央指令,而要主動爭取發揮國際優勢的空間,同時認真檢視自身發展的困境,再向市民交代長遠解決規劃。
訪問伊始,劉慧卿提到,為期一個月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結束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有98.6%的意見書都支持是次立法工作,但她有不少朋友私下表達擔憂,只是害怕會被秋後算賬而不敢公開發表意見。現職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副教授的王向偉則回應指,特區政府固然應該儘快立法,而公眾如有不同意見也應該盡量表達,因為只有溝通才可能驅使當局更好地為市民釋除疑慮,防止自我實現預言。
「我現在就是在表達擔憂,但難道說,我表達了之後,就會被抓嗎?」出生於東北吉林的王向偉,早在回歸之前的1994年已經來港投身傳媒工作,及後於1996年加入頗具國際名聲的英文報章《南華早報》,一做就是26年。他的「擔憂」自然和傳媒行業息息相關:「我會問,香港媒體還可以批評中國共產黨嗎?」他隨即引述已故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講話指出,他仍相信只要香港媒體遵守相關法律、具備事實基礎,完全可以批評,但他也笑言,自己說了不算,所以期望有立法會議員代傳媒促請特區政府解答。
不過,王向偉對於香港的最大憂思,並不在於《基本法》第23條怎樣立法,而在於特區政府和治港者們如何治理好香港。這來自於他對整個治港群體的幾個觀察:首先,一些人在學習國家治理方式的同時,也學會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但這些陋習明明已被中央明令禁止;其次,一些人凡事只會坐等中央發號施令,不敢主動爭取繼續發揮自由開放的獨特優勢,難免給人留下香港只是被動融入國家發展的印象;最後,一些人並非真心服務香港,尤其是個別立法會議員,並沒有做好監督政府的角色。
那麼,中央是否知悉有關問題?如果知道,為什麼中央港澳事務要員來港視察後仍然表示滿意特區工作?王向偉解釋,這是內地官場慣用的表達方式,對外宣傳一定是「你好我好」。「有個現象也很奇怪。」他感慨,中央不只要求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同樣要求香港聚焦經濟發展、「破解利益固化藩籬」、「破解深層次矛盾」等等,卻看不到治港者們積極執行有關任務,例如夏寶龍曾經提出香港告別劏房籠屋,「但不知道為什麼,香港官員就是不敢接這個話喎,不敢就此制定明確目標。」他提到,治港者們經常學習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是在2015年提出「脫貧攻堅戰」,並成功在202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反觀香港,「今時今日,還有人住在籠屋裡面,真的是香港的恥辱!」
儘管對於特區治理「恨鐵不成鋼」,王向偉仍然深信中央將會堅持「一國兩制」,因而對治港者們提出兩個期盼:第一,香港當下經濟衰退,他希望特區官員認真檢討不足、交代解決方案、做好長遠規劃,而不是每逢批評聲音就義憤填膺地諉過外部因素;第二,中央固然有權有責管治香港,他更希望香港官員負起第一責任,積極發揮國際優勢說服中央給予更大空間,並為中央鞏固繼續對外開放的信心,但切勿被動等待中央指令。另外,他也建議中央治港官員加強對香港的認識,研習資本主義和普通法制度。
外媒相繼刊發關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錯誤報道,例如《彭博》指香港將會禁用Telegram等訊通軟件,《泰晤士報》則稱保留《蘋果日報》會被監禁——引發特區政府強勢反駁,可見香港又再成為西方針對中國的輿論戰場。王向偉認為,當局不應忽視那些誤導之下的隱憂,「萬一那些機構真的礙於本國壓力而離開香港,香港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