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攝影書展」在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舉行。大會邀請了兩岸三地、日本及國際約20間出版社、書商及攝影藝術家參與,當中包括本地的Asia One Books、The Salt Yard、brownie、台灣《攝影之聲》、北京「三影堂」等,參展者相當多元化。書展的主辦者Mark Pearson表示,起初沒想到世界各地的書商和出版社會踴躍支持。他認為,這與香港是個國際化城市有關,他說:「可以想像,要是在日本或其他地方,可能較難成事。」Mark本身亦是東京Zen Photo Gallery及日本網上書店shashasha的創辦人。今年帶來的作品,包括獲得日本「土門拳賞」的韓國攝影師梁丞佑作品集,及獲得「林忠彥賞」的日本攝影師有元伸也作品集等。而日本發行商「twelvebooks」,就帶來輯錄了Robert Frank珍藏底片的攝影集《The Americans, 81 Contact Sheets》。本地網上攝影書店「The Salt Yard」的創辦人之一岑允逸形容,書展好像是一個讀書會(book club),讀者來到介紹一下各種書籍,互相分享,就算最後不買也很開心。而獨立出版社brownie創辦人鍾卓玲就表示,在香港出版攝影刊物很艱難:「坦白說,經營到現在也是蝕錢,但認為值得去做便會做。」「香港攝影書展」由3月24日至26日舉行,期間更有攝影集簽名會等活動,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到場參觀。詳情請瀏覽:www.hkphotobookfair.com撰文:徐尉晉
「香港攝影書展」的主辦者Mark Pearson,本身亦是東京Zen Photo Gallery及日本網上書店shashasha的創辦人。Mark表示,數年前從東京搬到香港居住,因為想繼續推動亞洲攝影藝術,於是於3年前創辦第一屆攝影書展。(徐尉晉攝) Mark表示,起初沒想到世界各地的書商和出版社會踴躍支持。他認為,這與香港是個國際化城市有關,較易去匯聚台灣、內地、日本、甚至是歐美的書商和出版社,也容易吸引更多國際顧客。他說:「可以想像,要是在日本或其他地方,可能較難成事。」他在Art Basel 和Art Central 期間,在場地鄰地的地點舉行書展,希望藉此花吸引更多喜歡藝術的客人。(徐尉晉攝) Mark認為,日本攝影文化具有漫長的歷史,在森山大道、荒木經惟之前,以經有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日本讀者較重視傳統攝影技術,也會從漫長曆史語境裏欣賞攝影作品。香港社會變化急速,對新事物接受程度較高,讀者態度較為開放。(徐尉晉攝) 來自東京的獨立出版社及畫廊「街道」(Kaido),第一次參與「香港攝影書展」。他們由一班深受森山大道啟發及影響的攝影師組成,10位成員從年輕到資深都有,風格各有不同,除了會出版成員的作品集,更會不定期出版攝影刊物《Kaido Magazine》。圖為攝影師尾仲浩二(Koji Onaka,圖左)及攝影師藤田進(Fujita Susumu,圖右)拿起自己的作品。(徐尉晉攝) 獨立出版社brownie以出版本地攝影師作品為主。創辦人鍾卓玲表示,他們目標是一年出版約4本攝影書,由新晉到資深的攝影師都會合作。brownie最近出版攝影集的包括楊德銘《Yes Madam, Sorry Ah Sir》、李展翹的《做愛回家》、鄧浩倫《聽靜》等。問及在香港出版攝影刊物是否艱難,她說:「坦白說,經營到現在也是蝕錢,但認為值得去做便會做。」(徐尉晉攝) 本地網上攝影書店「The Salt Yard」的創辦人之一,岑允逸(Dustin)表示,實體活動對經營網店的他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那是難得可以直接觸讀者的機會。他說:「我們也會入一些較為另類的書籍或者較為低調的攝影師作品,有些甚至是自己不太喜歡的書,希望為讀者帶來一些平常較少接觸的書籍。」他形容,書展好像是一個讀書會(book club),讀者來到介紹一下各種書籍,互相分享,就算最後不買也很開心。(徐尉晉攝) 東京Zen Photo Gallery在去年推出了韓國攝影師梁丞佑作品集《新宿迷子》及日本攝影師有元伸也作品集《Tokyo Circulation》,兩人分別獲得了有日本三大攝影獎之稱的其中兩個:土門拳賞及林忠彥賞。出版社創辦人Mark Pearson對此感到十分高興,今次他也把書作帶來香港。他反映過去兩屆書展反應不錯,希望今年銷情會更加好。(徐尉晉攝) 來自東京的發行商「twelvebooks」,今次書展除了帶來多本日本及國際攝影刊物,當中包括輯錄了Robert Frank成名作《美國人》contact sheets的攝影集《The Americans, 81 Contact Sheets》(圖中),更帶來一系列他在成名前的早期作品。(徐尉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