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消息】老師傅、人情味 用照片記住香港的「小人物」 

【影展消息】老師傅、人情味 用照片記住香港的「小人物」 
撰文:攝影組
出版:更新:

補鞋匠、鏡框師傅、戲棚師傅,這些潛藏在社區的「小人物」可能毫不起眼,但當小店結業、舊區重建時,他們亦會隨之在香港消失。攝影愛好者Ivan Wong由2013年起,走遍香港的小巷小店,拍下這些「大師傅」日常的一面。他正於火炭一工廠大廈舉行攝影展覽,展出「小人物」的照片。

深水埗天光墟有個經營水族器材的檔口;檔主林伯已擺檔三十多年, 除了打風落雨,幾乎每天開檔。他慨嘆說:「現在的城市人,玩手機多過養魚,生意已不及當年。」 Ivan在2013年拍攝觀塘重建區,自此發覺社區的人和事都應被紀錄,所以四出拍攝小店和小人物。(照片由Ivan Wong提供)
深水埗天光墟有個經營水族器材的檔口;檔主林伯已擺檔三十多年, 除了打風落雨,幾乎每天開檔。他慨嘆說:「現在的城市人,玩手機多過養魚,生意已不及當年。」 Ivan在2013年拍攝觀塘重建區,自此發覺社區的人和事都應被紀錄,所以四出拍攝小店和小人物。(照片由Ivan Wong提供)
照片名為《戲棚老兵》,主角是雄叔。他年幼時受到家人薰陶,對粵劇有濃度興趣;雖然多年都未曾當上大老倌,但熱情未減,他由飾演兵大哥至擔任戲班雜務,無一不曉。Ivan說,香港不少傳統行業和手藝隨社會發展而消失,這些人和事都在大家身邊,卻又不知怎地輕易會忽略了,他希望照片可以令更多香港人珍惜香港的「小人物」。(照片由Ivan Wong提供)
二級歴史建築,白底紅字外牆,裝飾簡單實用,孫婆婆就在專做畫框鏡框的《一平》生活及工作了大半生。孫婆婆早前已退休,讓出這間位於深水深水埗醫局街的舖頭予同行經營,後來舖頭出租,至上月不敵時代變遷而結業。Ivan提到「一平」時也感唏噓,今年四月他曾到店中拍攝孫婆婆,怎料七月便結業了。(照片由Ivan Wong提供)
有如電影「歲月神偷」中的鞋店,銅鑼灣的裕華皮鞋轉眼已經營了三十多年。年過八十的譚伯身體壯健,中氣十足,工作樂此不疲。小店的老師傅都有他們的故事。Ivan憶述,他在今年5月曾到西貢拍攝一名被稱為「西貢之寶」的百歲鐵匠,豈料老鐵匠於七月便過身,鐵匠的家人由Ivan處取回鐵匠的照片後十分感激。(照片由Ivan Wong提供)
志記鎅木廠開業逾30年,卻有可能因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再次面對遷徙,甚至結業。他們希望木廠可以繼續經營。 這裏除了權哥,還有他的妹妹「妹姐」。Ivan的拍攝心得是多與被拍的對象溝通。他每次拍攝前都會跟師傅們聊天,了解他們的工作,問准後才拍照。(照片由Ivan Wong提供)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