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節】「中平卓馬」香港首次個展 睇《PROVOKE》到晚期作品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香港國際攝影節主題展覽之一,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同名展覽,於今日(2日)在中環揭幕!是次展覽為攝影師於2015年過世後,亞洲首個大型中平卓馬個展,展品包括:由中平於《Provoke》到《為了該有的語言》(1968-1970)、《循環》到《氾濫》(1971-1974),到他的晚期彩色作品(2003-2015)。
生於日本東京,在東京外語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畢業後,中平加入了左翼雜誌《現代之眼》工作,期間為攝影師東松照明共同策劃「I am King」攝影專欄。中平在東松鼓勵下接觸攝影,及在專欄上發表作品,在他介紹下結識了森山大道,森山視中平為好友及一世最強的宿敵。
1965至1968年,東松又邀請他擔任「編輯百年:日本人攝影表現的歷史」展覽編輯委員,令他思考攝影的本質。他在1968年與多木浩二、高梨豐、岡田隆彥創辦《Provoke》雜誌,對日本戰後攝影發展影像深遠。
1970年,他出版第一本攝影集《為了該有的語言》。1971年加入巴黎青年雙年展,進行「循環:日期、場所、行為」創作,每天在酒店到展覽的路途上拍攝,並即日沖曬、將照片即時貼在會場上。1973年出版評論集《為何是植物圖鑑》,對自己過往《Provoke》時期的創作,幾乎全盤推翻。同年秋天,他在逗子海邊,將自己過去所有的底片、照片和筆記焚燒。
1976年,《朝日相機》雜誌邀請他與篠山紀信「決鬥寫真論」專欄,於一年後結集成書,但他卻因酒精中毒,失去記憶力與語言邏輯能力。康復過程中漸漸恢復拍攝及出版攝影集,於2015年因肺炎併發症過世。
策展⼈黃亞紀表⽰:「攝影向來被作為賦予存在理由(無論是攝影者或是被攝體)的工具,照⽚的意義亦由事物外貌的引⽤而來:越表現豐富的照⽚,越富有曖昧不明的意義。但中平卓⾺完成的彩⾊攝影,卻把⼀切表⾯︑意義、時間的曖昧延伸切斷,到達從⼈類角度⽽言可能達到純粹攝影的極限︒這也是為什麼當目前國際對中平卓⾺的評價仍停留在《PROVOKE》與⿊白時期時,但我與其他策展⼈更著⼒於介紹他的彩⾊攝影的原因︒」
「中平卓馬」展覽
日期:11月3日至11月27日
時間:每天12pm 至 8pm
地點:中環砵甸乍街45號 HART Projects @H CODE
策展人講座、公眾導賞團、專題放映「絕佳的風景」登記及詳情:
https://hkipf.org.hk/zh/events/中平卓馬/
攝影:中平卓馬© Gen Nakahira |圖片提供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撰文:徐尉晉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