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女主音】DAVID BORING 劉靜:醒神奇趣級cult片推介

撰文:熊文浩 宋霖鈴
出版:更新:

扭耳仔新項目《cult女主音》,每次請來一位女主音和你談次文化。

一連三集,DAVID BORING主音劉靜,口述介紹她最愛的cult片(次文化電影),分三個級別,帶你由淺入深淵,吸收她的cult味精華!

今次先來Lv.1 醒神奇趣級cult片精選:《Eraserhead》 、《Liquid Sky》、《Holy Mountain》、《Pink Flamingos》

DAVID BORING 主音 劉靜


我接觸cult片...是一套接一接,喜歡一套便找類似東西來看。讀書年代多看很多,各種類型的,愈看愈hardcore,愈看愈不夠喉。但這幾年生活忙,看cult片時比較注重娛樂效果。

這門嗜好絕對影響了我的音樂創作,應該說是互相影響吧。我看書、聽歌、看電影的品味很一致,這樣比喻好了,以下介紹的《Eraserhead》導演David Lynch愛看卡夫卡;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愛看J. G. Ballard的書;Ballard影響很多導演,例如cyberpunk美學取材自他的書,又如末世感很重、描述異托邦的書籍,與他創造的alternate universe亦不無關係;William Burroughs的書《Naked Lunch》則影響了一群post-punk音樂人及no-wave行為藝術家。

看得出來,書、歌、戲範疇的創作人總會互相影響,慢慢看出當中連結,是個非常有趣的過程。

我很享受在這個愈來愈豐富的library遊走,DAVID BORING的創作即使沒刻意參考任何一位創作人,他們亦對我有很多影響。

 

 

#1:《Eraserhead》(1977)

今年是David Lynch導演的《Eraserhead》誕生40週年!

《Eraserhead》是David Lynch執導的首部電影,但已經很有個人風格,惡夢感很重,畫面的表達接近超現實形式,同時令人不舒服。

故事很簡單,一對年輕情侶搬入新居,生了一隻怪物嬰兒,之後便是描述男主角如何面對身邊最親的人,老婆和嬰兒,一個冷酷,一個是怪物,為他帶來種種恐懼。

電影的窒息感很重、無力、絕望,猶如一個永不完結的惡夢。畫面剪接很奇怪,但奇怪的特色,卻吸引人看下去。

相傳戲中的怪物BB,由免子或牛嬰兒扮演,但導演卻沒有正面回應該嬰兒是真的生物,還是道具。

電影中,我最喜歡這怪物嬰兒,因為他第一次出現時,真的令人嚇一跳!本身是怪物,卻很自然地出現,整件事就是不協調。

(以下含劇透)

有一幕怪物嬰兒突然變型,好像《Alien》一樣,這幕很cult很正,是入門級的body horror。

還有很經典的幾個場景:例如一個整面是毛的女士在暖爐上唱歌,每次看到都覺得很煩躁;以及最後男主角身體突然變型,都是我很喜愛的部份。

David Lynch深受卡夫卡的《變形記》影響,人類與自己肉體的陌生,不能投入自己的身體,也不能投入社會。

雖然《Eraserhead》不算難以入口,但仍需要一些耐性消化。這種深沉、沉重、沉悶的風格,是David Lynch的特色之一,也是深受卡夫卡影響。

《變形記》描述人類與自己肉體的陌生感,不能投入自己的身體和社會。好像身邊的人和事,甚至自己都是異物。

我很喜歡這種充滿冷酷意境的電影,超級lo-fi,但特技化妝和美指,都很聰明很貼題。對我業餘的設計和美術創作很有啟發性,這是一種令人不舒服的聰明。

 

#2:《Liquid Sky》(1982)

《Liquid Sky》是80年代紐約的new wave奇幻盛宴。

這套1982年的Sci-Fi電影,lo-fi又低成本。除了感覺老土,對我亦是很好的guilty pleasure。故事充滿80年代的流行元素,紐約的new wave次文化圈、模特兒圈、毒品圈,五光十色,荒唐生活加上外星元素,有如一頓new wave奇幻盛宴。

用音樂來比喻,這是首搶耳、低俗、老套,同時洗腦的new wave歌曲。

《Liquid Sky》的氣氛能與我愛聽的音樂接軌,當中向主流美學及拍攝手法挑戰的行為很punk,對我很有教育意義。成本低,卻帶出高科技和末世感並存的生活,捕捉了一個年代的次文化青年幻想世界。

 

 

#3:《Pink Flamingos》(1972)

很喜歡《Pink Flamingos》導演John Waters,不但是其導演職業所致,更因為他作為一個人的其他身份。
戲中主角Divine是著名的變裝皇后,在80年代初更成為炙手可熱electro-disco歌手,連當年位於尖沙嘴廣東道的Canton Disco在1985年開張,也是邀請Divine作開幕表演。

John Waters是喜劇演員、文化評論員、藝術家、演員、作家...懂得深入地閱讀社會、政治、次文化,也擅長用作品回應現況。他的世界觀有極重喜劇感,但同時很黑暗、很挑機、很offensive,夠open-minded夠聰明的人,才懂做、敢做這種作品。

至於要看《Pink Flamingos》的原因嘛,其實John Waters有好幾套經典電影,但不及這套有代表性,當中有Divine這個經典角色,創意無限地把玩屎尿屁的同時,隱含著他的政治聲明。

我很喜歡這類transgressive movies(越界電影),也看很多transgressive小說、transgressive cinema。這個genre的東西,通常聚焦在少數人物的故事上,往往是些被社會主流價值逼害的異類,故事描述他們如何挑戰、衝破社會價值。這種作品會觸及許多shock value,因為主流道德價值的踩界之處,最直接便是討論敏感話題──精神病、性濫交、性行為、暴力、孌童、孌屍、毒品等。

Divine在電影中便是這種角色,其他較出名的transgressive movies還有《Fight Club》、《American Psycho 》、《發條橙》、《告白》、《Taxi Driver》,這個topic我可以說很久...」

 

 

#4:《Holy Mountain》(1973)

《Holy Mountain》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現年88歲,還在繼續拍其自傳五部曲電影,經常把自己、甚至家人放進作品。

太經典了──《Holy Mountain》我最少看過四、五遍吧。第一次看的感覺接近完美,娛樂性、畫面、寓意俱備,有種超級dry的幽默感,我最喜歡最後一分鐘的崩潰位,導演想到這樣說故事也太聰明了吧?

《Holy Mountain》似是取笑自己,同時影射其他art house電影,笑別人太認真、自己也太認真。戲中滿是需要自己詮釋的地方,既令人有點惱怒,又能逼人思考。有意揣摩的話,會發現電影發放的訊息禪到不得了,但同時有點像瘋子說瘋話,戲中對白不多,主要是由導演飾演的智者所說,卻是我難得會重新回味戲中對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