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地音樂》第七集 - Instinct of Sight 一個畫面的追求與付出
《硬地音樂》第七集有本地重型樂隊 Instinct of Sight!他們分享了如何樂隊由 pop rock 轉型至 post-harcore 的原由,更談及結他手曾遭遇的「斷手」事件。今集《硬地》亦找來 MC 仁 和 Serrini 兩位本地音樂創作人,與觀眾探討歌詞在獨立音樂創作中的角色和意義。
結成於2014年的 Instinct of Sight (簡稱 IOS )起初以另一名字,創團成員有女主唱阿寶與低音結他手/主音阿恆,結他手阿聰和鼓手阿健則是經由網上論壇和現場表演招募入隊。在另一結他手阿維加入前, IOS 前身樂隊的風格以流行味較重的 pop rock 為主,鍾愛重型音樂的阿維亦坦言當初只是抱著結識新朋友的心態夾 band,本以為大家喜好風格不一樣,後來才發現各人喜愛的音樂原來相當接近,於是提出疑問:「為何不試試玩自己喜愛的風格呢?」更主動出擊寫了一首新歌,「反正寫了新歌不如也順道換個新名字吧(笑)」,這才成為了大家現在認識的 Instinct of Sight。
重型樂隊一般予人齊上齊落無巧不工的印象,主音阿寶亦謂正宗 hardcore 就是「節拍很重轟轟轟就去」的風格,但她和隊友都希望寫下的每首歌都能夠呈現不一樣的畫面感 - 這也是樂隊名字 Instinct of Sight 的意思 - IOS 亦樂於在編曲中加入電子元素,為傳統搖滾樂基調添加更多層次感。正如本集編導 Clarissa 所言,IOS 是一隊 hardcore 得來很具旋律性,有別於本地其他同類型樂隊。節目後半部分 IOS 先現場演出了新歌〈 Armour 〉,並剖白了結他手阿維三年前曾遭遇開放性骨折的重傷。阿寶說大家當時看X光片顯示阿維的左上臂骨是「斷開向上插」的狀況,心情都很難過:「你們也知道彈結他需要很靈活的左手」,醫生甚至明言無法完全康復,而原來阿維直至現在手向上舉時仍會感到痛楚。而大家對這事件的感受就貫注在〈 Armour 〉一曲之中。
Instinct of Sight 自2014年起每年發表一首新歌,其實背後代表他們每首歌都花上最少一年時間去琢磨編曲,又或只是單純儲錢要買到某些器材去取得理想中的聲音(阿健:錄鼓聲都要十二支咪啦),可見 IOS 以相當認真的態度對待音樂。他們現正籌備第一隻錄音大碟,在這個不少單位都趨向以三數首作品以 EP 形式推出的年代,阿維卻認為作為「樂隊」始終應該以「大碟」為創作方式。
獨立音樂一般予人感覺以音樂為重點,似乎樂手的彈奏技術和編曲上的創意比較受重視,而歌詞部分得到的注意則較少。今集《硬地》找來本地唱作人 Serrini 及傳奇人物 MC仁,探討歌詞在本地獨立音樂創作中的意義。 先作分享的 Serrini 認為歌詞在獨立音樂創作中,無論語意、內容乃至本質都與為主流歌手而寫的有很大分別。而素來對語言研究甚深的 MC 仁則為觀眾講解香港人在創作音樂時,與西方甚至中國大陸的分別:「我們其實是用方言去創作,要先把音樂裡的〖語言〗和〖文字〗區分,那就...要花多一點功夫。」至於歌詞題材方面, MC仁就指重點其實是創作人和受眾之間有沒有「知音」的存在,並舉了以研究死亡學的本地樂隊「招魂 Evocation 」為例:人總會有思考生死的經驗,但香港又有沒有這個題材的音樂呢?這就是一個尋找知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