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月林強來港 以電幻聲音穿越香港與台南的流動影像時空
台灣月節目《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由台灣音樂人林強以一套 Pioneer DJ set 配以一台 Elektron Octatrack MKII 作樂器,為七齣流動影像作品帶來現場配樂演出。通過他的電幻聲音,穿梭於不同的時空,有點超現實。
撰文:袁智聰
封面圖片:M+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正當大家在這陣子期待著台灣人林強的1994年經典專輯《娛樂世界》(由英國獨立音樂界著名製作人 John Fryer 協力監製及操刀錄音/混音、有 Cocteau Twins 的現場演出結他手 Jim Blakeman 伴奏)將會以黑膠唱片形式再版發行的時候,他則在10月26、27日為「台灣月」於 MOViE MOViE Cityplaza 電影院舉行了兩場《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現場電影活動演出。
《娛樂世界》是林強最後一張以創作歌手身分出版的個人唱片,跟著便全然投身電影配樂的範疇發展,他為侯孝賢電影《南國再見,南國》及《千禧曼波》創作的配樂奠定了其電影音樂界的地位。日後他的電影配樂製作人成就,大家更有目共睹。
說到電影現場配樂演出,我慶幸在1994年看過 Philip Glass 及其樂團為 Godfrey Reggio 電影《 Koyaanisqatsi 》及《 Powaqqatsi 》(「 Qatsi 三部曲」之二)的放映作現場音樂演奏,相當之懾人心魄、蕩氣迴腸的影音體驗,叫我畢生難忘;到2001年我又看過 Glass 為1931年經典黑白電影《 Dracula 吸血殭屍》重新譜上音樂作現場配樂演出,由 Kronus Quartet 演奏。
然而林強在《幻影波音》裡為流動影像作品帶來現場配樂演出,那又並不是這回事。他沒有帶同樂團/樂手,表演者只有他一人,而他亦沒有採用正式的樂器,而是用上一套 Pioneer DJ set 配以一台 Elektron Octatrack MKII 採樣器來進行電音演出——把在錄音室用合成器及電腦軟件做好的音源,以 DJ set 作現場操控。
無獨有偶,我在一年前看德國柏林電音樂團 Brandt Brauer Frick 成員 Jan Brauer 為蘇聯電影大師 Sergei Eisenstein 的1925年默片電影《 Battleship Potemkin 波特金號戰艦》作現場配樂演出(去年「俄國10月革命」100週年的節目),也是這種 DJ set表演形式,但 Jan Brauer 卻有用上別人的音樂作品,還會放黑膠唱片呢。
《幻影波音》所呈獻上的七齣流動影像作品,包括 M+ 藏品精選:張照堂的《王船祭典》(1979年)、馮美華的《她說為何是我》(1989年)和 Daniel Crooks 的《靜力23號(迴轉)》(2017年),還有 Michael Rogge 的《香港霓虹燈》(1951/52年)、《雨》(1952年)和《日出》(1953年),以及廖沛毅的16毫米雙投影作品《海港城》(2016年)。而林強便為這些影片重新創作上配樂,再帶到放映現場表演出來。
除了《王船祭典》是台灣影片外,其他流動影像作品都是以香港為背景——《香港霓虹燈》、《雨》和《日出》純樸的老香港,《她說為何是我》的1989年中環,《靜力23號(迴轉)》近年的灣仔道街頭,都通過林強的電幻音樂串連起來、穿梭於香港這個城市的不同時空,來得有點超現實。畢竟他的電音製作無論是呈現著 glitch 的菱角,抑或賦予大自然 field recordings 的,都是處於抽離狀態。所以即使由《靜力23號(迴轉)》的現代香港,一下子來到《王船祭典》的台南懸蘇厝村耐人尋味祭祀儀式,也沒有突兀的感覺。
我看是10月27日星期六那場,開場前林強說要做些音響測試,然後發現後置揚聲器未能發聲,所以當晚沒有 3D 的音響(林強笑言叫觀眾之後拿門票去退回一半票價)。而到最後的16毫米雙投影實驗影像作品《海港城》放映時,坐在後排的我聽著身後兩部放映機在嘎嘎作響,所發出的噪音也猶如林強音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