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音教父 Kraftwerk 「人與機械」未來主義專輯面世40週年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當日今日】1978年5月19日,德國杜塞爾多夫電音先鋒樂隊 Kraftwerk 的第七張專輯《 The Man-Machine 》(德文版為《 Die Mensch-Maschine》)面世。唱片公認為最重要的電子音樂專輯之一,對後世留下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蓋著在一個深受20世紀初俄羅斯設計風格影響的唱片封套,以及樂隊的「紅底」造型下,德國電音先驅 Kraftwerk 在40年前發表的《 The Man-Machine 》專輯,開拓出他們的未來主義前衛科幻電子音樂風格,對後世留下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其前先鋒意義已跨越了synth-pop 到techno世代。當中一首〈 The Model 〉你別說沒有聽過吧。
撰文:袁智聰

40年前 Kraftwerk 出版的《 The Man-Machine 》專輯(德文版為《 Die Mensch-Maschine 》) 。

1977年的前作專輯《Trans-Europe Express》,Kraftwerk已全然建立起其前衛得來而又歐陸浪漫的electro-pop音樂姿態,相隔一年後發表的《The Man-Machine》乃得以一脈相承而來,甚至一直以來《Trans-Europe Express》和《The Man-Machine》都被視為Kraftwerk的同期作品。而事實上當他們遠征海外市場時,這兩張專輯的作品也常被合拼在同一張單曲唱片出版。

然後《The Man-Machine》在承傳著《Trans-Europe Express》那種革新的歐陸浪漫電子流行樂取向之餘,也開拓出其未來主義(futuristism)與探討尖端科技題材的取向,祭出種種科幻性與機械性的電音聲響。所以《The Man-Machine》亦見證到他們得以把electro-pop推至techno-pop的形態,猶如後世techno音樂的雛型,也是何解1978年也被視為「techno元年」。

《 The Man-Machine 》是自《 Radio-Activity 》以來 Kraftwerk 第三張由 Ralf Hütter、Florian Schneider、Wolfgang Flür 和 Karl Bartos 所構成的經典四人陣容所灌錄出來之專輯。而有別於過去的唱片,那不獨是維持著兩位核心成員 Ralf Hütter 和 Florian Schneider 的創作主腦角色,而Karl Bartos也首次加入歌曲創作人的崗位,甚至他參與創作的歌曲數量已過 Florian Schneider 。

Kraftwerk :(左起) Florian Schneider 、 Ralf Hütter 、 Wolfgang Flür 和 Karl Bartos 。

人與機械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Kraftwerk創作主旨,而被視為其概念專輯的《The Man-Machine》,主題已呈現出他們對未來與科技的幻想,涉及科幻的題材。

專輯開場曲〈The Robots〉是以給人類操控的機械人為主題,這首由vocoder主唱出的歌曲正勾勒出機械人的動態,也開創了robot-pop的先河;而專輯最後是簡約電音曲風的主題曲〈The Man-Machine〉,所描寫出是半人類半機械的「超級人類」。兩曲首尾呼應。

從前黑膠唱片/卡式帶第一面承接著〈The Robots〉之後,無論是〈Spacelab〉的太空站/太空實驗室,〈Metropolis〉的未來世界大都會,皆是Kraftwerk科幻感的techno-pop曲目,而又不失有如在天際馳騁的流暢曲風。

另一方面,〈The Model〉和〈Neon Lights〉這兩首美好流麗的電音流行曲則是他們筆下的現代城市都會風景。簡明而輕快的前者,這首三分鐘流行曲早已被公認為80年代synth-pop的藍本,曲中所描寫叫人迷戀的模特兒(達明一派的1986年作品〈模特兒〉也參照了這個題材),那又何嘗不是個”she is posing for consumer products now and then”的「人肉機械人」?後者那霓虹亮透晚上、華麗夜市燦爛的霓虹燈光交織城市,也是現代生活的電幻物語寫照。

《 The Man-Machine 》的另一典故,還有其唱片封套設計,那是參照自20世紀初俄羅斯「至上主義」 Suprematism 以及設計師El Lissitzky的風格,而 Kraftwerk 四人的紅恤衫黑領呔打扮,也成為他們源用多年的造型。同時,由於當年 Kraftwerk 未能攜同繁複的器材把他們的作品帶出錄音室以外演出,所以樂隊只能在電視節目上宣傳、帶來他們的「假表演」,已破格地帶著其機械人(木頭公仔) 四出亮相。

〈 The Model 〉是 Kraftwerk 最無人不曉的名曲,歌曲在80年代於香港樂壇上也有兩個廣東話改編版本,先是李錦華的〈甚麼是甚麼〉,然後才有周啟生的〈 The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