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Orange的9+1:從搖滾、電音到管弦樂,結他到鍵琴,無一不歡
告訴我十張影響你畢生的唱片──不,九張便行,加上一張你有份參與的,唱彈或編製,專輯或單曲也好,對你的影響不輸任何經典專輯吧?
扭耳仔欄目9+1,每周找來音樂人物,抄錄他們的聆聽喜好,看其所愛,聽其所聽。
觸執毛結他手及鍵琴手,曾經營個人唱作企劃Motion Fades,近年積極開拓其他音樂領域,去年展開以私人創作為核心的超級組合Mike Orange & The Universe Travellers,觸執毛第三張專輯及Mike Orange & The Universe Travellers EP分別進行中。
1. LUNA SEA《 Shine》(1998)
如果有一張令你想玩搖滾樂的唱片,對我來說就是《Shine》。15來歲聽的專輯,中毒又入迷,能量很大,沒聽的話大概就不會彈結他了。LUNA SEA每名成員都不一樣,卻能共容在同一樂隊這麼久,這樣的化學反應已夠有趣,而正因為這樣的差異,他們至今也尚在摸索新方向。
2. 坂本龍一《 Sweet Revenge》(1994)
本來我只彈結他,雖然小時候已經對琴有興趣,奈何家境支持不了,長大後很大原因是坂本龍一和久石讓令我接觸鍵琴。聽《Sweet Revenge》時,我處於一個愛聽搖滾的階段,卻遇上這麼不典型的曲式,像清泉一樣,是「原來這樣彈也可以」的覺悟。坂本龍一的琴音很細膩,他從不需要譁眾取寵,細膩得像只留給懂得品嚐的人品嚐。
3. 盧巧音《 貼近盧巧音》(1999)
盧巧音未必是典型大眾覺得唱歌很厲害的歌手,從她身上,我卻感受到一種由聲線、編曲、製作,都具有搖滾的味道。這張專輯比當時的流行曲新鮮得多,而且自然──同期有謝霆鋒等人發片,他們卻略為硬板,像突然就要搖滾起來。盧巧音讓我發現唱歌不一定是靚聲王唱法,不是鬥好、鬥勁、鬥快便行,從此我也多聽了有性格的女聲,例如Feist。
4. Thursday《 War All the Time》(2003)
讓我迷戀非常、影響尤深的一支emo rock團。很tight的一夥人,音樂中藏有林林總總不同的情緒,這唱片中憂傷的情感特別影響我。花名叫Tone Deaf Jeff的主音很有趣,Tone Deaf意指音痴,作為音準弱的人,他努力地運用僅餘的能力表演,例如譜寫細膩的歌詞,像是別具詩意的同名作〈War All the Time〉和〈Signals Over The Air〉。後來寫詞時,我經常想起Thursday──不以說故事的方式敘事,而是透過不同的隱喻,把大相逕庭的東西並置,成為一個意象。
5. 椎名林檎《平成風俗》(2007)
聽了椎名林檎很久,《平成風俗》並非我首次接觸她的唱片,但這張簡直是mind-blowing。她和小提琴家齋藤毅合作,把舊歌加入管弦元素,完全耳目一新。從前以為搖滾和管弦樂的關係,只流於像Metallica那種樂隊繼續演奏,作伴的管弦樂只是為了令音色更厚更大。但聽過《平成風俗》發現並非如此,古典器樂和搖滾/流行配合起來,可以震撼如此。
近年我參與的跨界別計劃,例如和古典芭蕾舞團的合作,還有把舊作改編為電子音樂的觸執毛《樹窿計劃》和wow and flutter The Weekend演出,不多不少也受這張專輯影響。人們常認為,改編一定不及前作好聽,但其實改編是值得探索的,改著改著,觸執毛一些作品也衍生了數個版本,各有趣味。
6. My Chemical Romance《 Three Cheers for Sweet Revenge》(2004)
十多年前年少氣盛時開始聽,有趣的是他們不是直接的emo rock,還混雜了gothic元素,南轅北轍的兩回事,令完成品獨一無二。一支樂隊最重要是聲音具辯識度,未必是主唱聲線突出,而是從節奏、note selection、旋律、音樂走向等多方面組合。My Chemical Romance對好幾個樂種特別喜愛,他們成功在於能把各樣風格很舒服地結合,造出具辯識度的成品。
7. Sugizo《 Truth?》(1997)
它令我有被騙的感覺!發表《Shine》後LUNA SEA產量已不多,碰巧他們每人在97年都另外開展了個人企劃。正是迷戀他們的我,在尖沙咀HMV買回結他手Sugizo這張個人專輯,還立刻找唱機播放──豈料,很多techno、drum'n'bass,是電子音樂,我簡直崩潰,為何沒有結他?期望落差很大。起初我是抗拒的,但抗拒之餘又會一直聽,四、五年前才真正學懂欣賞。Sugizo以電音方式呈現音樂世界的做法,在被動的情況下影響我很深,我很喜歡drum'n'bass也是因為它。
8. Kings of Convenience《 Riot on the Empty Street》(2004)
有一陣子香港很流行KOC,我只能以脫俗來形容他們,而脫俗如此實屬少數。KOC是很hip的早期文青,現在明白了他們本身造作的,但造作得來舒服。一、兩支結他加上琴,編製不需過多,但由note selection到很美麗的和唱,放在一起不知何故十分精緻。兩位主唱的和唱每次都令我感動,而且影響了我對和唱的想法,在作曲上運用了更多和唱。創作時經常會想是否要「勁啲」,但KOC提醒我不用理勁不勁,大可從頭到尾都這樣走,例如〈Cayman Islands〉至今也會令我眼泛淚光,起伏變化不大卻不會膩。
9. Air《 Moon Safari》(1998)
在感覺很chill的大學階段聽,當時好像很有想法和新思潮,所以非常合意。從電影《The Virgin Suicide》的原聲帶而認識Air,是我接觸法國音樂的早期。這張專輯的創作和結構都來得別樹一格、天馬行空,mild的電音,很多synth,對當時的我來說很新鮮。那時喜歡原音音樂,會抗拒Air不是「真聲」,但愈聽愈發現很多影響也來自他們。觸執毛在wow and flutter The Weekend一開始重編歌曲就頗受Air影響,尤其第一軌〈La Femme d'Argent〉,特別是他們一次在法國電視台的現場演出,由專輯中不太「真」,到現場有真的鼓手,改變沒跌watt,很精彩。
10. Chochukmo《 A Tragedy Your Majesty》(2014)
一張搖滾專輯,intro竟然是管弦樂,然後有〈Sisters〉的rock sound,感覺像爵士的〈Roll the dice〉,和mv版本不同的〈Goodnight〉...這些點點滴滴主意的試驗,讓我頗為懷念。當中我加入了許多私人想法,當下覺得自己很有貢獻,但樂隊五人各有想法,把自己所有想法強加在樂隊,其實不太公平。因此接下來,希望走五人比較平衡的方向,收納更多色彩,而為了平衡,私人的創作慾望就轉移到個人企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