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牌潮|九成DQ屬細價股 恒大卻被放生 李華倫竟撐︰復牌有理
大型內房近來迎來復牌潮,連被停牌多時的「債王」恒大(3333),亦避過「被DQ」命運,成功逃出生天。但另一邊廂,一眾細價股卻「同板不同命」。據《香港01》統計,自港交所修例推出「快速除牌機制」第5年,被除牌(DQ)公司數目急升10倍,創歷史新高。而今年被DQ的28間上市公司中,市值在10億元以下的更佔超過九成。
坊間有指,大型企業多成交,對港交所盈利有幫助,故易獲「鬆章」放生。惟累積多年與上市委員會交手經驗的「股壇壞孩子」、禹銘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李華倫竟大唱反調,力撐恒大復牌實在有理?且由他親身拆解理據何在。
市值偏小成被DQ公司「特色」
自港交所2018年8月正式修改上市條例,推出「快速除牌機制」,主板公司連續停牌18個月後,以及創業板(GEM)公司連續停牌12個月後,可以被除牌。根據《香港01》統計所得,撇除私有化交易,機制自在2018年正式推出,首年遭取消上市地位公司僅4家,之後數字直線飆上,至去年已達破紀錄47家,創歷史新高。而截至今年8月為止,被DQ的公司已亦達28間。
以今年28間被DQ的公司為例,難逃除牌厄運的主要特徵是市值小。退市前總市值在10億元以下的有26間,佔整體的92.9%;總市值在1億元以下的,亦有13間,市值最低殘的為雲頂香港,退市前僅值約1,300萬元。而相關公司主要死因,包括未能於限期內刊發公司業績、業務不足等。
關注組不滿港交所「大細超」 「13.24」成攔路虎
由審計律師、財務顧問等專業人士義務組成的「投資人權益關注組」發言人,日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的而且確觀察到細價股被DQ數目,遠較大型企業多。而近3年,亦有10間細價股公司的管理層,或者上市公司小股東,曾向團隊求助。
而求助個案的問題,主要圍繞於主板上市規則13.24及GEM上市規則17.26,即「發行人經營的業務(不論由其直接或間接進行),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並且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其證券才得以繼續上市。」關注組無奈指,「港交所有啲要求,好似完成財報、做好內部監控等,呢啲係一啲好直接嘅指示,基本做完就可以復牌。」但「業務不足」一項,卻考起不少公司。
「呢樣嘢真係好主觀,一間公司一年有5,000萬生意額就達標、一億資產、定要按一個比例?到目前為止,都無一個清晰界線。以我哋接觸嘅公司,間間嘅界線都唔同,好難捉摸。」關注組續指,「唯一歸納到嘅結論係,市值高嘅公司會易啲復牌囉,當然佢哋多資源,可以請到專業人士幫佢哋。但另一邊我哋都會諗,係咪因為『大客』多成交,對盈利有幫助,你(港交所)就易啲『鬆章』畀佢復牌呢?」
連核數師都懷疑 李華倫反撐恒大復牌「有理」
且讓數據說話。截至上月初,有逾10隻內房及相關股份,被交易所歸類為長期停牌公司,且會在年底前補救期便會結束,有極大除牌風險。不過,這些「爆煲」板塊近期卻迎來復牌潮,當中包括「債王」恒大(3333)、恒大汽車(0708)、花樣年(1777)、奧園健康(03662),令「鬆章放生」大型企業這個「好主觀」的印象,在坊間再度燃起。
其中「債王」恒大(3333)旗下恒大汽車(0708)兩年共蝕840億元,負資產擴至686億,現金不足2.2億元,但在7月底已率先復牌。而恒大的業務本身,就連核數師「上會栢誠」面對其經營狀況,有多種不確定性極大地挑戰恒大集團,能否持續經營能力,「以至我們無法發表意見」。但最終港交所仍「力排眾議」,表示恒大已已履行6項復牌指引,包括認為其有足夠的業務運營,同樣在被DQ的「死線」前逃出生天。
坊間不少聲音抨擊,港交所處事有欠公允,偏幫大型企業。經常為上市公司處理「奇難雜刁」的李華倫,卻不同意此說法,反撐恒大復牌有理。「依家個問題,唔係港交所偏幫恒大。你諗下,呢間咁轟動嘅公司,市場咁多隻眼睇住,佢哋一定係用最高、最嚴謹嘅標準嚟認真處理,推沙盤演每個情況,絕對可以向外界交代到一啲好完滿嘅理由,點解畀佢復牌。」
批港交所態度消極 標準不透明
然則問題何在?李華倫認為有問題核心所在是,港交所對大企業,往往會注入更多精神,採取嚴謹且認真的態度,去審核其公司業務情況,反之,對細價股態度則相對輕忽。「佢哋對細價股咪就係求其、得過且過,覺得嗰啲公司可有可無咁。」
他續稱,現時「快速除牌機制」其中一個弊病,是標準和決策不透明,然而到現在,港交所依然死不公開量化標準。「我哋見到港交所態度係消極架,好似啲公司想問佢哋,點做先可以符合返足夠營運?當然,你無責任救返生佢,但少少指引都無,問咩都唔肯答,每日淨係返工同放工,最後連啲客自己都無心機救。」
記者再追問,「真係無『大細超』?」李華倫眼中精光一閃,回答道:「我唔同意佢哋偏幫大企業,因為嗰個先係應該要有同埋符合標準嘅處事態度。反而重點應該係,港交所唔應該有biases,要同一個態度同高水平,處理對待每一個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