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利好銀行股淪泡影 拆解港銀不升三大理由 專家籲改買中移動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美國加息步伐持續,但近期港銀股價跑輸大市,去年開始炒起的加息對銀行息差利好憧憬似乎已蕩然無存。港銀中期業績在上周已全部揭曉,並均有相同之處,第一淨息差未見明顯受惠,第二貸款業務需求疲弱而出現放緩,第三內房債風險增加促使其增加撥備,影響最終盈利表現。有分析認為,宏觀經濟未明朗,相較於內房債風險,更擔憂港銀在本港的貸款業務,加息或會進一步打擊本身疲弱的貸款需求,從而拖累股價表現。

截至9月8日收市,中銀香港(2388)跌0.94%至26.3元,恒生(0011)收報119.9元,跌0.58%,東亞(0023)派特別息消息利好,升1.34%至9.8元。三股股價表現,皆難言亮麗。

資料來源:港銀中期業績報告

息差篇︰港銀「有錢借唔出」難

為抗通脹,環球央行持續加息,港銀受惠息差擴闊憧憬卻未有實現。城市大學特約教授曾淵滄表示,港銀股價近期跑輸大市,主要由於港銀息口跟隨步伐及幅度未如預期,加上早前內房爛尾樓引發債務壞賬憂慮,令股價「打回原形」,恢復未加息前的位置。

事實上,翻查港銀中期業績,淨息差未見明顯升溫,中銀香港上半年調整後淨息差按年增3個基點至1.13厘,淨利息收入按年增8.7%;東亞淨利息收入增加5.6%,淨息差由1.38%擴闊至1.42%;恒生淨息差則下跌1個基點至1.42%,淨利息收入增4%。

港銀息口表現未如預期,主要由於銀行總結餘仍屬充裕,宏觀經濟及樓市疲弱,影響企業投資及個人置業意欲,拖累信貸及按揭業務表現,即「有錢借唔出」。曾淵滄預計,美國加息周期將於明年首季完結,其後會步入減息周期。港銀息口再度向上空間料為有限,例如滙豐(0005)近期推出首年定息按揭計劃,意味其也有此預期。

行健資產管理投資董事羅偉業也認同道,美國今次加息未必如同以往般,對於擴闊銀行息差帶來如預期般的利好,因為往年加息周期適逢經濟環境佳,市場存在較高融資需求,今次情況則相反,美國面臨滯脹及衰退風險,同時俄烏戰爭帶來了能源及產業鏈供應短缺等問題,歐美疫情過後經濟及市場需求仍屬疲弱。

曾淵滄預計,美國加息周期將於明年首季完結,其後會步入減息周期。港銀息口再度向上空間料為有限。(資料圖片)

貨款篇︰增長慢下半年需求仍疲弱

中銀香港上半年客戶貸款總額增長5.1%,唯較去年全年的6.8%增幅有所放緩。當中香港使用貸款增4.9%,工商金融貸款增7.1%,個人貸款增2.3%,主要由住宅按揭及其他個人貸款增長帶動。東亞貸款增長放緩,貸款餘額也受到風險管控措施,及客戶去槓桿影響,期內香港客戶保持平穩於3,029.98億元。

相較之下,恒生銀行表現最差,客戶貸款總額跌1.2%。已扣除預期信貸損失準備的客戶貸款跌1%,於香港使用貸款跌1%。多個行業貸款均下跌,當中物業發展及物業投資貸款跌5%,工業、商業及金融業貸款跌2%。個人貸款大致與2021年底相若。住宅按揭及相關其他貸款增1%,信用卡貸款跌7%。

今年上半年,恒生銀行客戶貸款總額跌1.2%。(資料圖片)

金管局近期公佈的數據也顯示,港銀貸款連續兩個月錄得縮減,7月年化貸款增長率為負5.1%,跌幅並較6月負2%有所擴大。住宅按揭方面,新申請及新批出的按揭宗數均連續兩個月下跌,當中新批出按揭貸款金額及總數按月均跌逾兩成。

羅偉業指出,美國加息,香港由於聯繫匯率制度,息口也需要跟隨向上,但由於宏觀經濟情況未明朗,息口提升會進一步打擊本身疲弱的貸款及按揭需求,從而有機會影響資產素質,增加壞賬風險,對港銀板塊帶來負面影響。

他預計,本港銀行下半年仍會面對貸款需求疲弱的情況,而考慮到過往其在資產素質管理及撥備方面的工作,一向傾向於保守,認為相關壞賬風險仍會屬於可控範圍。

羅偉業指出,宏觀經濟情況未明朗,息口提升會進一步打擊本身疲弱的貸款及按揭需求。(資料圖片)

壞賬篇︰預期信貸損失料上升

而事實上,恒生及東亞中期盈利倒退逾40%,當中原因均包含因債務風險增加(包括內房債務)而提升撥備,中銀香港雖然業績錄得增長,但也做出相同動作。

當中東亞銀行減值貸款比率由去年底的1.09%,上升至今年6月底的1.58%。香港業務的減值貸款比率由1.09%上升至1.76%,而內地減值貸款比率則由1.54%上升至2.12%。期內內地新增不良貸款按年大幅增59.6%,主要由於若干房地產客戶被降級所致。東亞也是港銀中對內房債風險敞口最高的銀行,內房債佔總貸款比例達12%。

恒生上半年也調增預期信貸損失,預期信貸損失淨提撥按年上升17.57億元至20.96億元。中銀香港增加貸款及其他賬項減值準備淨撥備逾44%,該行內房風險敞口達1029億港元,但當中國有企業客戶貸款佔比高達78%。

羅偉業表示,作為基金經理,從中長線角度來看,目前並非買入港銀的合適時機,相較其他板塊估值也並非特別吸引,更建議留意前期超跌的消費及科技板塊,料更為具備增長潛力。(由受訪者提供)

分析︰現並買入港銀合適時機

曾淵滄表示,港銀對內房債風險普遍屬可接受範圍,而中央近期也有出台政策舒緩內房債務問題,故不會特別憂慮。相較內房債問題對於港銀的影響,他更擔憂下半年港銀信貸,包括按揭業務的表現,預計有機會較上半年有所下跌,或拖累股價進一步向下。故此,相較港銀,他更推介其他板塊的高息股,包括中移動﹙0941﹚、中海油﹙0883﹚等。

羅偉業表示,作為基金經理,從中長線角度來看,目前並非買入港銀的合適時機,相較其他板塊估值也並非特別吸引。銀行股走勢通常與經濟周期同步,大市下跌時具備一定抗跌力,但回升時則多數跑輸大市,目前大市氣氛及走勢未見明朗,反而更建議留意前期超跌的消費及科技板塊,料更為具備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