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譚仔國際拓海外攻心計 用「三哥」打國際線 大細超有原因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譚仔雲南米線」﹙「譚仔」﹚及「譚仔三哥」﹙「三哥」﹚不僅名稱相近,湯底、配料和小食亦很相似,猶如孿生兄弟般, 一不留神就會混淆。

兩大品牌在港各有捧場客,但「跳出國際」的,卻是「三哥」。兩間公司母企、日本東利多旗下「譚仔國際」(2217)以「三哥」品牌反攻日本,在新宿開設了當地首間餐廳,開業首日店鋪門外出現人龍。為何集團如此「偏心」,只派出「三哥」米線進軍日本?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達民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親身揭開固中原因,及其海外發展大計。

「譚仔」與「三哥」由譚氏兄弟創立,兩個品牌經歷拆夥、雙雙被同一日企、丸龜製麵母公司東利多收購,隨後上市,劇情可謂峰迴路轉。有著如此背景,「譚仔」與「三哥」自然似到十足。

兩大品牌,東利多盡收入懷,何不借機「二合一」壯大聲勢?劉達民重申,「譚仔」與「譚仔三哥」繼續各有分工,不會合併,「譚仔出品『更鮮』 ,形象溫情,受眾多是家庭;三哥味道『更爆』,充滿活力,較受年輕人喜愛,不過它們都是麻辣湯最受歡迎、其次是清湯」。

事實上,譚仔國際上市後,管理層忙於打「國際線」,除了北上外,最新更到日本,於新宿開設首間分店, 開業首日店鋪門外出現人龍。據最新業績披露,日本新店日均每座位售出7.7碗、日均每餐廳收益為5.1萬元,雙雙跑贏香港市場。

劉達民表示,「譚仔」與「譚仔三哥」繼續各有分工,不會合併。(廖雁雄攝)

冀將譚仔味帶給全世界 曾空運米線到台灣

「如果你問我點解咁想將譚仔味帶給全世界,(我會話)係為咗回應香港人訴求!」劉達民受訪時表示,大約一年前曾舉辦一個名為「一種味道掛念香港」活動,勝出者可獲一碗「三哥」米線,「當時我們速遞了一碗米線去台灣,慰藉當地港人,他很感動。」

日本開業逾兩個月,劉達民一方面感恩當地港人的支持,「有一位在大阪居住的香港人開車6小時、排隊4個鐘,就是為了新宿店的一碗米線,他實在太耐冇食,一食就話啱啦!就係呢個味!」

另一方面很欣慰米線受到日本人歡迎。他指出,新宿店有七、八成為日本人,尤其喜愛番茄湯,「可能因為拉麵少番茄湯底,小食的話,最多人點土匪雞翼。」劉達民又笑言,希望米線未來能繼拉麵、烏冬、蕎麥麵後,成為日本「第四碗麵」。

劉達民冀將譚仔味帶給全世界。( 圖片來源:譚仔三哥米線)

赴日開店前一年已「練兵」

看似一帆風順,但他感歎道,要在日本市場中佔一席位,其實非常困難,日本市場競爭激烈,幸好集團最大股東為日本龍頭企業東利多,無論是租金還是採購方面均有議價能力,因此有一定的優勢。

不過,作為一間於香港扎根多年的企業,就算有大股東的協助,亦需要一段時間,才可適應文化,「例如在日本餐飲業工作的多數是Part time(兼職),可能剛教完(店員),下次就不記得了,要用方法令他們記得工作流程,例如有關開設新餐廳及如何遵守食物及服務品質標準的指引。」

為確保餐廳標準統一,日本團隊早在2021年已經於香港接受兩個月實體店培訓,更編製營運手冊,同時亦組建培訓團隊遠赴東洋,例如最近一行5人的「三哥」香港團隊,包括培訓部的成員及「譚仔姐姐」,就被派到日本協助培訓。

如此花功夫,為的是保留「譚仔」獨特文化。劉達民認為,譚仔的味道不需要改變,因每碗米線均高度客製化,有獨特口味的湯底、不同級數的麻辣度制度及配料,更重要的是做好「教育」工作,「每個人都能搵到啱自己的味,反而要教當地人食米線,譬如(叫他們)試下加炸醬,會好好食!」

+2

「三哥」通過盲測 公認港味較濃

訪問期間,一提及海外市場,就只有「三哥」卻無「譚仔」,記者好奇一問,劉達民說率先派出「三哥」是有原因!

原來,譚仔國際在部署海外市場前曾做市場調研,如到日本開業前,邀請50位日本人做盲測,分為A、B兩組,每人分別品嘗譚仔及三哥米線,在味道上平分秋色,「(他們)一食就話もちもち(有彈性,音譯:Mochi-mochi),米線口感比拉麵有韌性,又冇烏冬咁硬,容易咬。」不過,「三哥」港味更濃,Logo(商標)的得分亦最高,「日本人覺得三哥米線就是香港味道,看到三哥Logo就認為是香港品牌。」劉達民說道。

截至今年3月底,譚仔國際於香港、內地、新加坡及日本合共有175間餐廳,海外地區均是「三哥」天下。他透露,今年會於日本增設兩間分店,分別位於吉祥寺及惠比壽,以及於澳洲開分店,「雖然是西方市場,不過較多亞洲人,時區也同香港差不多,較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