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岳智囊|年輕人上流遇阻 陸瀚民︰躺平不可行! 不應如此想

撰文:黃捷 許世豪
出版:更新:

現年37歲的陸瀚民﹙Benson﹚,畢業於傳統名校喇沙書院,持教大教育學士及港大公共行政碩士學位,算是典型的「香港仔」。他現為麗新集團主席辦公室首席策略官,職責之一是為「岳少」林建岳出謀獻策。

年紀輕輕,便坐上這個位,陸瀚民笑言,靠雙手打拼的例子,在香港比比皆是,他僅處於「進程中」的狀態。

陸瀚民認為,在香港往上流是一個「How﹙如何﹚」的問題。﹙受訪者提供相片﹚

向上流是一個「How」的問題

近年,年輕人上位難的問題,在許多社會惹起關注,「啃老」、「躺平」、「靠父幹」等成為流行用語、生活態度。陸瀚民出身基層,公屋長大,深明向上流的重要性,他斬釘截鐵道︰「躺平『唔Work』,不應有此想法!」

陸瀚民認為,在香港往上流是一個「How﹙如何﹚」的問題,從事業發展來看,三件事成關鍵,「你份『Paid job﹙受薪工作﹚』,是否你好喜歡做的事;你學術水平、專業資格如何,有無進修;你工餘有否有其他活動,識多一些人、建立不同的眼界?」

上述三件事互為影響,如果選擇「躺平」的話,便什麼都做不了。「靠朝九晚六打份工,在這個競爭愈來愈激烈、資訊愈來愈快的環境,很難成功。」陸瀚民續稱,年輕人最重要是知道目標是什麼,用對的方法去做,「目標與方法不一致,便會好痛苦。例如想考第一,但又唔讀書,搞唔掂!」

陸瀚民認為,男團MIRROR爆紅,是努力的成果,「做藝人好辛苦」。(鄺鈺瑩攝)

以MIRROR做例子 做明星也辛苦

他坦言,每個人對生活有不同追求,年輕人最重要是知道自己追求什麼,講求work life balance並無不可,但如果想上位、想生活好一些,便要拼搏,「十分老套講句,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我記得,我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一間顧問公司做,雖然一日﹙工作﹚十多小時,但每天都學緊嘢!好多朋友經常會問,你份工要唔要『OT』,如果有『OT』概念,可能你對份工都一般一般!」

陸瀚民以人氣年輕男團MIRROR做例子,不少成員兩、三年前仍在地區跳舞、唱歌,到現在「全中環都係佢地個樣」,人前風光, 背後的訓練外界卻未必知道,「我自己有時都客串唱下歌,唱咗十一、二首歌,已經好辛苦,唱到最後聲都無!如果你好想做明星,但諗住係屋企『躺平』一下,係好痛苦的事,每一個成功的藝員,都好辛苦!」

個人努力之外,「大氣候」也要配合。陸瀚民則認為,在疫情打擊下,傳統產業無疑請少了人,但隨着疫情緩和,不少企業重新招聘,「內循環開始好轉」。另一邊廂,創科等新興產業,其實愈做得好,中小企請了不少年輕人,他建議,政府應多一點告訴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香港在許多方面都發展得十分好,「不只是很高端的行業,幅射面其實愈來愈廣,機會是有的!」

陸瀚民指出,未來政府與年輕人溝通,必需是雙向。(李澤彤攝)

與青年人溝通須雙向 倡同輩做橋樑

2015年,陸瀚民與一群年青專業人士創辦智庫組織「為正策士」,並出任召集人,他認為,任何政策要成功施行,良好的溝通是必須的。 「為正策士」曾舉辦過多屆政策及遊說比賽,安排青年人與不同持份者直接溝通,包括五、六個政策局的問責團隊,來一個「一對一」的溝通,「﹙當時﹚年輕人有好多回饋,例如原來唔知政府有這些或那些局限。」

陸瀚民坦言,政府現在與年輕人的溝通工作做得不夠,不能停留在事務局、政策研究的層面,「純搞一些Program,畀下錢、畀意見等」。他建議,未來的溝通必須雙向,最好是找青年團隊做橋樑,令溝對更容易,「讓年輕人明白政府的難處,又讓政府明白年輕人反對什麼、不明白什麼。就算夾硬要分領袖或青年,都一定是教學相長。」

常言到,溝通的基礎是信任,但近年社會有一股「不信任政府」的氣氛,例如政府呼籲市民打疫苗針、安裝安心出行等,也惹來質疑。陸瀚民認為,這有時是一個公關問題,「看你怎樣Present﹙呈現﹚,如果解釋不足夠,很容易好事變壞事。例如打針會死人,這類假新聞、謠傳,在社交媒體﹙發酵﹚兩個鐘,已可將你『定性 』!政府以前唔用社交媒體,出新聞稿再擺上網,可以收工!好彩現在叻咗、快咗,肯主動澄清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