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專訪|港股反映過去非未來 今年料已見底 惟長線寧揀A股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港股今年初在一眾新經濟股帶動衝高,突破31100點水平,但隨著中國收緊各行各業監管,恒指由高位掉頭反覆累瀉逾7000點。單計今年第三季,恒指便大跌逾4000點,創去年疫情爆發初期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

不過投資者亦無須過度悲觀,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港股多年來處於大型波動市,今年應已見底部,明年目標離不開最多32000點。板塊方面,雖然新經濟股的估值回到較吸引的水平,但他仍對個別公司抱有質疑,反而更看好A股未來的行情,認為不少具有長遠增長的概念板塊都在A股上市。

港股今年第三季創出自疫情以來最疲弱的一季,部分新經濟股屢創新低,內房的資金流短缺、債務危機亦引起市場恐慌情緒。踏入10月後,港股更創出今年新低,遠遠大幅落後於A股和美股。

港股10月初低見23600點水平,創今年新低,恒指估值逼近歷史低位。(資料圖片)

港股估值達歷史低位

港股自月初觸底後,隨即從低位反彈逾2000點,市場氣氛轉向樂觀。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恒生指數今年底部已見,估值達到十分便宜的水平,港股PB低於1倍,過去二十年只有出現4至5次這樣的低水平。

不過洪灝指出,「平唔係買嘅原因」,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受中央監管,資金流出現問題,令內銀壞賬上升,從而影響其盈利表現。除了內銀、內房表現不濟,洪灝認為當大市氣氛轉弱時,連同一些不受內房問題影響的行業,亦因為整體悲觀情緒而受拖累,投資者更應把握機會尋找這些被低估的公司。

洪灝特別提到快手(1024),認為其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仍然未能錄得盈利,「燒錢」模式教人質疑。(資料圖片)

新經濟靠「燒錢」買流量不管用

那麼新經濟股在過去大半年持續處於調整狀態,又是否值得趁低吸納?洪灝則認為,在港上市的中國新經濟公司有別於外國的新經濟,不少中國新經濟公司的經營模式都是「靠燒錢換流量」。洪灝特別提到快手(1024),收入、市值規模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卻仍然無法錄得盈利,「試問佢幾時先賺到錢?」

洪灝對於中國的「新經濟」股,頗有意見。他形容快手只是另一個YouTube,美團(3690)只是餐飲快遞。「外國嘅新經濟上晒天空,衝上宇宙。我哋就係快遞小哥,呢張單18分鐘唔得?用人工智能要減到15分鐘囉!」

隨著今年中央加強對反壟斷的監管,洪灝認為對平台公司已經沒有太大祈盼,相信美好光景已經消逝,以前利用多輪融資的資金購買流量的方法,未來亦不再管用。洪灝更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表示要避免「內捲」和「躺平」,而平台公司的成功正正是來自勞動力的減少,中央是不允許這種破壞社會風氣的盈利模式。

不得不承認,隨著今年新經濟板塊回調,股王騰訊(0700)及美團已較今年高位大幅回調,估值便宜不少,洪灝亦認為現時的估值水平已經設下安全網,但「平唔係買嘅原因」,他始終相信能夠真真正正代表未來發展的公司大多在於A股市場。

A股的市場覆蓋更佳,子板塊包括農業種子、化工、原材料等。(新華社)

A股結構性行情更佳 具長遠概念板塊

相比今年屢創新高的美股,洪灝更看好的是A股。他認為,A股的結構性行情會更佳,「指數上可能唔係好勁,上證喺3300點至3600點上下震盪」,然而一些子板塊表現將跑贏大市,過去一段時間農業種子、化工、原材料、半導體等板塊均錄得不俗的表現。他補充,雖然這些板塊存在一定的投機成份,但無容置疑的是,A股的市場覆蓋更佳,提供不少長遠概念的企業。

至於港股方面,洪灝強調自己的睇法並不悲觀,但認為恒指的格局歷來不變,維持區間上落,目前是相對的低點,但明年目標亦最多只有歷史高位32000點。若恒指要扭轉歷史走勢、上破4萬點甚至更高,他認為要有催化劑推動,惟目前並未看見有任何正面刺激可帶動港股向上突破。

洪灝批評恒指故有的成份股以舊經濟為主,其價值在反映過去大於將來。(余俊亮攝)

美股破頂港股尋底 洪灝點出「硬傷」

為何美股可以不斷破頂,港股A股卻多年來走大型上落市?洪灝點出,最主要是指數的構成問題。美股之所以不斷突破新高,主要是因為指數公司不斷進行調整(Rebalance),亦即是俗稱「換馬」。然而,A股由2007年總市值7萬億元,至今不斷擴容, 總體市值增至80萬億,「容量足足大咗十倍」,一直把新上市的公司納入,無助指數繼續向上。

洪灝認為,港股的問題更在於它是反映過去,而非將來。恒生指數故有的成份股以舊經濟為主,市場給予估值不會出現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以重磅股之一的滙豐(0005)為例,每一元盈利市場正常給予8倍估值,即使市場情緒高漲亦只會給予稍稍較高的PE,但並不可能給予80倍。

他直言,這樣的股票更像是一個固定收益產品(Fixed income product),當產品到期便把本金連息償還,價格幾乎無升無跌。而恒指成份股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正正是滙豐、長和(0001)這些老牌企業,根本不可能把它們踢走,形成港股的「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