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éal訪問|改宣傳字眼 聘拾荒老人 港區一姐:兼負社會責任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去年5月底,黑人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員跪頸致死,導致美國掀起「Black Lives Matter」反種族歧視運動,運動席捲全球,其後多個大型品牌開腔譴責種族歧視,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L'Oreal)並在去年6月26日宣布,不再於旗下晚用護膚產品使用「white」(美白)、「fair」(白皙)和「light」(亮白)的字眼。

一年過去,究竟晚用護膚產品不再使用這些字眼,會否影響產品銷售?歐萊雅香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余寶珍表示,現時公司護膚品在宣傳時,會強調產品能為客人帶來的效益,同時美容顧問會根據客人的需求及生活習慣,為客人揀選合適的產品。另外,香港消費者較為精明,他們大多對產品的成分及主要作用有一定認識,例如令膚色均勻、針對色斑或提亮膚色、去暗瘡印等,因此更改產品字眼後,未有影響產品銷售。「我哋唔會統一用某啲字眼,黎代表哂所有類似產品,最重要係要知道客人的真正需要,再俾意見佢哋!」

在Loreal Paris的英文版網頁內,美白產品的字眼由white(美白)轉為brightening(提亮)。(網頁截圖)

除了更改產品宣傳字眼,集團也有身體力行,聘請不同種族的員工。余寶珍坦言集團一直提倡包容及共融文化及價值觀,香港分部就聘請了不同年紀、不同種族、不同工作經驗的員工,也有僱用傷殘人士,並致力推動性別平等。她續道無論是甚麼職位和背景的員工,也應獲得尊重及肯定,集團作為美妝行業龍頭,希望不只是賺錢,而是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希望令更多人感到滿足和快樂。

去年碳排放量較15年前減少81%

此外,集團也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及環保議題。余寶珍透露集團很多年前便開始著手減碳,在2020年的碳排放總量已較2005年減少81%,現在旗下約6至7個牌子中,有超過130款產品設有補充裝,目標到2025年時,旗下塑料包裝產品將 100%是可補充裝 (Refillable)、可重複使用 (Rechargeable)、可回收(Recyclable)或可堆肥的 (compostable)。

在3月中時,歐萊雅香港夥拍本地環保社企V Cycle推出首個全城跨品牌回收計劃,涵蓋旗下13個美妝品牌,如:Kiehl's、Lancôme及L’Oréal Paris等,除了膠樽外,可回收的物料還包括美妝產品包裝的玻璃及金屬部分,如睫毛液容器、眉筆筆身及筆蓋、唇膏滾筒及粉底盒等。余寶珍指計劃開展只有3個月,便已回收了2萬個膠樽,相信隨着未來有更多旗下品牌加入回收計劃後,回收量可進一步增加。

她續指社企V Cycle就該合作計劃,聘請了4位拾荒老人負責清洗及分類回收物,當中有一位伯伯之前每日花10小時執紙皮,以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並且照料患上抑鬱症的太太,受僱後他每星期上3日班,上班日只需工作2.5個小時,每月收入已較昔日執紙皮翻倍,工作環境也較安全及舒適。「響環保回收計劃入面,我哋都想幫到社會嘅弱勢社群,未來我哋會繼續循呢個方向盡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