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戰鼓思良將 英特爾重振晶片大腦雄風│大盤漫談‧伽羅華
過去半世紀,晶片巨人英特爾(Intel)是信息產業的發動機,其與微軟建立的Wintel商業聯盟一直主宰PC市場,可惜的是英特爾錯過移動通訊巨大商機,其在高端晶片制程又遇挫折,市值早被主要對手Nvidia趕過,今年初英特爾終於聞戰鼓思良將,委任Pat Gelsinger出任這家市值逾2,400億美元科技巨擘的新CEO。
換帥的風聲早聞於去年12月初,傳今年首季落實,沒想到剛剛過完2021年消費性電子展,公司即於1月13日公布這項人事震撼彈,原CEO的Bob Swan料2月15日正式功成身退,結束兩年半任期。市場最關注的是Gelsinger上任後,如何維持英特爾於行內技術的領先地位,並處理是否外判予台積電代工的棘手問題。
過去五年英特爾三換CEO,管理層處於不穩定狀態,難似保持業務策略的持續性,特別是攻堅10納米(相當於台積電7納米)的高端制程受阻,令公司大大落後台積電及三星,陷入是否代工予頭號對手的尷尬境地。而最致命的是,蘋果公司Apple在新Mac電腦產品上自行開發有game changer稱號的M1晶片,結束與英特爾長達15年合作關係。
Apple放棄使用X86架構的晶片,全面轉投ARM架構,對英特爾造成非常沉重打擊,這是壓傷昔日晶片巨人最後一根稻草,各界要求英特爾換帥及業務重組的呼聲此起彼落。簡言之,就是公司應該物色有深厚技術背景的掌舵人,要更專注高端晶片的制程技術,以掌握未來5G移動通訊及數據中心等業務範圍所衍生的商機。
新CEO紅褲仔出身 技術大老麾下工作30年
現年59歲的Gelsinger,早於18歲加入英特爾,是公司第一位技術長(CTO),曾帶領團隊推動產業關鍵技術發展,是行內少有兼具科技及管理經驗於一身的技術領袖,難得的是他與英特爾淵源深厚,在長達30年的工作生涯中,在公司創辦人Andrew Grove、Robert Noyce、Gordon Moore等技術大老麾下工作。由於原CEO的Bob Swan是財務出身,要求他任內重構英特爾的工程技術文化實在強人所難。
事實上,英特爾面對業務挑戰幾乎是方方面面,CEO人選只是這家科技巨人的眾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目前,Gelsinger首要任務的是如何應對來自Apple開發的M1晶片系列的進擊,英特爾來自Apple的代工訂單流失至台積電手上,雖然金額損失不及公司營收一成,但問題是台積電高端制程正邁向摩爾物理極限的2及3納米工藝水平,今年更斥巨資280億美元於擴大晶片產能上,金額相當於台灣兩年的國防預算,加上Apple多年開發ARM技術的深厚經驗,新一代M系列晶片已隱隱然有挑戰高端PC及工作站的能力,不但動摇貎似窂不可破的Wintel商業聯盟根基,M1的繪圖晶片GPU正進行技術升級,其他一眾擁有GPU業務的半導體巨頭如Nvidia、AMD亦要開始感受壓力。
M1採用台積電5納米的先進功藝,將同級算力最強的處理器CPU、GPU及神經網絡引擎NPU完美封裝在一塊SoC(System on a chip)上,加上使用極低耗電的ARM架構,待機時耗電低於令人難以置信的1W,令搭載M1晶片的Mac Air及Mac Pro的電池續航分別長達18小時及20小時,已經完全擺脫電源羈絆,顛覆傳統PC市場之餘,並進一步鞏固Apple的商業生態圈地位。
M1顛覆PC產業 大小核高性能低功耗
如果一部Mac Air售價低於1,000美元,其運算能力幾乎完勝或堪比所有搭載英特爾第九代i9的高價筆電,而且M1只是搭載於Mac電腦的入門晶片,新一代M系列晶片更是錢途無限。現時M1晶片是四大四小的8個CPU核心架構,大小核並非ARM專有技術,Apple早用於手機iPhone A7或以上級數的晶片,大核是高性能但高耗電處理器,小核是省電處理器,M1會因應運算強度而適當分配大小核的工作量,以達到省電效果,市場傳出搭載於未來Mac Pro及iMac的新一代M系列晶片,最多有16個大核和4小核的設計。
另外,開發中M系列晶片有多達16或32個繪圖晶片GPU處理器,較原來M1僅具有8個GPU處理器擁有更強大顯卡功能。當然,Apple會通過將部分處理器失效,進行產品的差異化,以獲取利潤最大化。
近期英特爾在晶片市佔率流失至跌破8成大關,面對M1晶片的洶洶來勢,有調研機構預估今年將更下試7成比例。英特爾在本月CES電子消費展除公布4款全新系列的處理器產品,包含第11代Core H行動處理器、11代Core S桌上型處理器、Alder Lake處理器,以及針對教育市場的新款N系列Pentium Silver與Celeron處理器,與針對商務市場的Evo vPro平台。
要留意的是,代號Alder Lake第12代Core 處理器將於今年下半年登場,同時覆蓋桌面及流動平台,首次效法M1採用單晶片集成大小核架構,希望在提升算力下降低功耗,並採用10納米(相當於台積電7納米功藝)SuperFin增強版制程,技術升級較以往大刀闊斧,明顯是先穩住PC市場份額,徐圖後進。
大摩升目標價至70美元 惟看淡高端制程技術
自從英特爾宣布攻堅高端制程延後,以及與Apple在開發Mac產品上分道揚鑣,公司股價曾低見45美元,在換帥消息傳出後,逐步回穩至最新57.58美元,仍未重上股價暴跌前的水平。不過,公司晶片制程雖然落後台積電,但預期即將公布的第四季業績將優於預期,短線股價仍有力再上。
摩根士丹利將英特爾目標價由60美元升至70美元,評級「買入」,惟分析師Joseph Moore對看法偏淡,認為公司要紓緩目前困境很難一蹴而至,儘管有Gelsinger等技術管理人加入,緩減業務策略不確定的風險,但要追趕台積電的先進制程技術,最樂觀估計或需要三年以上時間。一般估計,英特爾可能需要理順與晶圓代工商台積電或三星的合作關係,以填補這段技術空窗期,才能與Nvidia及AMD等主要強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