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CEO孔德秋︰疫情下人壽保險申請飆升 產品將變消費者主導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下,網上銷售保險增長迅速。網上保險平台Blue今年1至4月間,旗下人壽保險產品申請數目錄得逾170%的增長,而比較疫情前後的報價數目,4月的報價數目比1月上升超過4倍。

網上人壽保險公司Blue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孔德秋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疫情期間市民對保險認知度、關注度,以至需求方面都在增加,公司未來會繼續推出入場門檻低、更個人化的保險產品,冀今年下半年會推出新產品。

本港近年保險業起波瀾,既要經歷金融科技的洗禮,也迎來虛擬保險商的冒起。孔德秋表示,目前保險業未來面對的趨勢,包括消費者要求保險產品更具靈活性及個人化,保險公司要更好利用科技配合,設計更多能滿足消費者要求的產品,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

他又認為,保險產品的買賣模式將會從保險公司向顧客銷售,變成顧客主動尋找適合自身需要的保障產品,「保險產品過去由保險公司主導,基本上設計出來的產品,市場就要接受,係一個比較保險公司主導的銷售模式,將來會變成消費者主導,即是消費者更希望主動出擊,主動尋找適合其自身的產品」。

孔德秋表示,保險產品將會變成消費者主導,即消費者更希望主動出擊尋找適合其自身的產品。(黃舒慧攝)

保險產品趨「碎片化」 讓客人可選擇

孔德秋相信網上買賣保險渠道大有可為,指出香港網上人壽保險銷售,僅佔本港整體人壽保險市場不足2%,而保險市場的數碼滲透率,亦較證券及銀行等其他金融服務行業低。他承認,很多市民仍抗拒網購,加上他們同時認為「保險」是複雜的事物,故有需要教育消費者認識保險及科技應用,至於保險公司可以做的,他認為有二:

「一,是將入場門檻降低。過去市民印象是保險產品昂貴,其實不一定如此。我們要改變此印象,將產品門檻降低。 二,就是產品要更加個人化,當你只是買你所需的(保障項目)產品,相對價錢一定會低返。」他強調,保險買賣模式轉為顧客主導,是不斷進化的過程,目前很多保險公司已因應不同顧客做一些「tailor-made嘅產品」或者將產品「碎片化」,以讓顧客能自行選擇切合自己利益的保障。

Blue上月推出的定期壽險產品「WeCare 定期人壽保障計劃 2」(WeCare TL2),他認為正好抓着保險市場未解決的情況,「此產品針對的是一些『主動出擊』的群組,該類顧客的特性是更主動,更希望自主照顧自己的保險需要」。

據該產品宣傳舉例,若一名20歲非吸煙女性購買港幣100萬元保障額、為期10年的保障計劃,每日保費僅為港幣1元。「產品正回應市場『痛點』,(市場)希望有純保障產品,即無其他fancy(花式)或者唔等使的保障而增加了產品價格。現時此產品價格是市場上其中一個最低價的純人壽保障。」他說。

Blue未來會繼續推出入場門檻低、更個人化的保險產品。 (黃舒慧攝)

美元儲蓄保險「WeSave S1」 由Aviva作投資管理

至於公司今年2月推出美元儲蓄保險計劃「WeSave定息儲蓄保S1」,保單保障期5年,平均回報達3%,隨時可以退保,並免收退保費用。孔德秋指,產品是針對投資市場存在不穩定性多,顧客希望有保證回報,而又不希望綁定期長,故有此產品。至於產品背後是投資甚麼項目?他僅稱背後資產屬於一些定息固定資產。至於產品能夠市場內屬高回報的水平,「要多謝我們的投資團隊,有能力設計產品及投資資產能配合畀顧客回報」,他指該團隊是來自Blue股東之一Aviva,由該團隊就產品作投資管理。

然而,Aviva去年11月宣布將悉售Blue四成股權予合資夥伴高瓴資本,孔則透露,有關交易計劃仍待監管批准,達成交易後,高瓴資本將會是Blue的大股東,但強調Blue的產品長遠方向不變,仍「提供靈活、簡單便捷、物有所值產品畀我們的客戶」。

向受肺疫影響行業推1億人壽保額

另外,Blue今日(8日)宣布推出免費「HK$1億人壽保額」,贈予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行業。申請資格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年齡為18歲至55歲;及受疫情影響引致最近失業,或任職於旅遊航空及酒店、零售及餐飲、藝術及消閒行業而因就業不足面對經濟壓力;及並無持有任何Blue的現有保單。成功申請者可免費獲享「WeCare 定期人壽保障計劃1」,保單保障期為1年,保障額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