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上市】電商平台大比併 阿里京東邊隻更值得投資?
京東正式宣布來港第二上市,港股繼阿里巴巴(9988)後迎來另一家內地電商巨頭,投資者看好電商行業,將再多一個選擇。不過,猶豫抽新股之前,不妨先看看京東與阿里的最新季績表現,了解兩間公司風格到底有何不同。
比較京東和阿里首季業績的主要數據,京東收入按年升21%至1,462億元(人民幣.下同),Non-GAAP(非通用會計準則)純利跌9%至30億元。
至於阿里收入按年升22%至1,143億元,Non-GAAP純利升11%至222.87億元。
驟眼看,京東收入雖較阿里為高,但原來毛利率僅15.4%,遠低於阿里逾36.6%,這與京東的商業模式有關。
京東向平台型公司進發
賣電子產品起家的京東,主力走自營模式,更多是從商家進貨,向消費者銷售,通過買賣差價獲取毛利,故利潤率不夠阿里這類平台型公司高。
不過,京東說的故事是向平台型公司進發,以提高利潤率,擺脫自營業務的依賴,創辦人劉強東早年提出讓京東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屆時收入將以服務收費為主。因此,投資者也可關注京東的服務收入,這分部反映第三方服務的增長情況。
京東首季產品銷售收入為1300.9億元,當中電子和家電便錄776億元,佔其逾半收入。而京東服務收入為161.1億元,按年增長29.6%,佔收入佔比僅11%,若京東可持續吸引第三方商家進駐,還有不少空間可以提升。
阿里收入多元化
至於阿里一直實施「輕資產」的平台模式,為商家提供線上銷售場景和流量,賺的是向商家收取的廣告費和佣金,主要反映在其核心商業收入當中。阿里一季度核心商業收入938.65億元,佔總收入的82%,該分部經調整EBITA利潤率高達30%。
阿里的核心商業分部包括淘寶、天貓廣告費,賣家按交易額比例付的佣金等,還有菜鳥物流的倉儲配送費,和餓了麼及飛豬等生活服務。
然而,阿里收入比京東更多元化,當中最具潛力為阿里雲,首季雲收入122.17億元,佔總收入的11%,市場份額為亞太區第一,全球第三,僅次亞馬遜和微軟。
陳偉聰:料京東來港上市有好表現
友信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認為,阿里業務分佈多元化,當中看好其雲計算發展潛力,指阿里雲於亞太區市佔率第一,領先亞馬遜和微軟,料可成未來增長引擎。此外,阿里在客戶管理(CMR)及佣金的收入已佔總收入達四成,相比之下,京東收入較為單調,主要以直銷為主,增長空間有限。
他指,不排除京東第三方服務仍有增長空間,但中短期而言,其服務收入佔比不高下,即使有增長,對盈利貢獻仍細。長遠投資而言,他會選擇阿里。
陳偉聰認為,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受內地投資者支持下,需求旺盛,招股反應理應不錯,上市表現不會太差,故不會反對抽京東。他提醒投資者要留意京東於美股價格,因最終定價會依據美股而定,參考過往中概股來港上市,料公司會給予香港投資者折扣定價,「等呢邊抽新股嘅,都有得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