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用品帶動整體銷情 日本城主席魏麗霞:逆市是大膽投資機會!

撰文:林樂謙
出版:更新:

疫症當前,市民無心外出消費,零售行業一片愁雲慘淡,惟家居用品如口罩、紙巾、酒精搓手液等反而成為「搶手貨」,日本城近期靠售賣口罩等防疫物資,逆市下顯著帶動銷售。

疫症改變了港人的日常生活,由搶限量牌球鞋,轉為搶口罩;從逛商場購物,變成在網上平台消費。今年踏入29周年的日本城,其主席兼行政總裁魏麗霞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實體店始終是集團的「DNA」,即使遇上疫情危機,她仍大膽擴充業務,料下個財年開設10間分店。

魏麗霞由兼職員工做起,就讀大學時在北角家品小店打工,後來與老闆劉栢輝成為拍擋,創辦日本城,母公司國際家居零售﹙1373﹚於2013年於主版掛牌上市,現市值逾13億元。她認為,「人、貨、舖」是零售商最重要的三個元素,回憶起沙士時期曾逆市擴張,吸納大批人才,為之後10年發展打好基根。17年後不幸再遇疫情,她同樣抱樂觀態度,認為是大膽投資的好時機。

日本城主席兼行政總裁魏麗霞相信,實體店始終是集團的「DNA」,故「疫市」下仍大膽擴充業務。﹙龔嘉盛攝﹚

重新定位 「不能只以家品作招徠」

這次疫情對零售業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訪港旅客驟降、本地消費意慾低迷,同業無奈出現裁員及倒閉潮。魏形容,疫症對售賣民生用品的日本城影響較微,集團亦把握時機銷售口罩、酒精搓手液及消毒清潔用品等,顯著帶動整體銷售。她又指,集團早年發展網上平台,在疫情下正好發揮作用,客流量於農曆年後增加約5倍,客人可隨時查詢產品資料及訂貨,並結合日本城的店舖網絡,選擇免費到店取貨或送貨上門。

疫市下,不少人改為網購,但她仍然相信實體店有其優勢,「香港人想要的便利是非常獨特,海外國家或內地會追求送貨速度,但在香港,即使送貨再快,他們亦未必方便安在家中等簽收,讓他們隨時到門店取貨反而更方便。」除了售賣耐用、單價較高的家居用品外,集團亦引入更多單價較低、消耗性的個人護理產品及文具等。目前佔所有商品逾四成,「網購威脅好大,我們要改變商品種類,不能只以家品作招徠,將日本城轉型,以便利生活綜合店為新定位。」

魏麗霞表示,因現時供應鏈存有不確定因素,會盡量入更多現貨做好準備,料年底倉存會上升。﹙龔嘉盛攝﹚

下個財年料開設10間分店

經歷過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危機,到今次新冠肺炎疫情等,魏麗霞認為,「每次考驗都是很好的成長經歷,今年是日本城的人、貨、舖最強的一年,這個環境是大膽投資的機會,為未來5至10年的發展做好準備。」她指因現時供應鏈存有不確定因素,會盡量入更多現貨做好準備,料年底倉存會上升。

目前集團旗下三個品牌中,日本城在港有281間分店,新品牌「123 by ELLA」和「多來買」則分別有31間和5間分店。日本城長期走大眾市場,售賣價格便宜的家居用品,魏麗霞介紹道,「123 by ELLA」則主打年輕及女性化市場,以個人為中心,售賣化妝品、護膚品及電子產品等,「多來買」則主打零食及個人護理產品。她指集團將繼續以平行進口採購貨品,未來會先集中發展新品牌,以多品牌形式增加市佔率。

魏麗霞表示,疫情對行業而言是一場「痛苦的硬仗」,亦是長遠必然到來的一個挑戰。﹙龔嘉盛攝﹚

疫情帶來痛苦硬仗 業界須把握機會改變

零售市道愁雲慘淡,魏麗霞認為,疫情對行業而言是一場「痛苦的硬仗」,亦是長遠必然到來的一個挑戰,「若干年後回頭再看,可能正因為這次打撃,才能零售業找到新方向,如果沒有契機逼使大家徹底改變,行業會繼續用過去十多年的既定模式,一直落後於海外及國內市場。」她直言,零售業過於依賴遊客,旺區租金存在太大泡沫,街道及商場店舖一式一樣,令本地人無法享受購物,反而會選擇到外國網站消費,亦扼殺了本地新品牌的發展。

她認為,企業需盡快改變銷售策略,包括銷售對象及模式等,「要吸引本土消費,起碼要自給自足,遇到危機時公司要有得守,現時商戶規模『愈大愈死』,具創意的小本經營生意可能把握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