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珠寶商謝瑞麟3招「搣甩老土」 冀擴闊顧客年齡層
本地老牌珠寶商謝瑞麟(0417),面對消費者習慣的轉變,乃至同行日漸激烈的競爭,也不斷在「蛻變之中」。
謝瑞麟副主席兼首席策略暨財務官伍綺琴(Estella)接受訪問透露,集團從產品組合、尋找「外援」及優化店舖網絡3方面落墨,令品牌歷久常新,進一步拓闊市場。
訪問於謝瑞麟尖沙咀旗艦店進行,謝瑞麟副主席兼首席策略暨財務官伍綺琴(Estella)貫徹行業「珠光寶氣」的作風,左手兩隻珍珠戒指,右手一隻扭紋戒指,好不搶眼。
這位商界女強人,曾任恒隆(0101)、碧桂園(2007)高層,於2015年由地產界轉戰珠寶業,擔任謝瑞麟的「掌櫃」,除了要兼顧個人形象,更大的「工程」其實是令這個創立逾半世紀的珠寶品牌歷久常新。
年輕人對鑽石認受性 日漸提高
集團要「年輕化」,原因無他,客戶年齡層亦正逐漸下降。伍綺琴透露,集團客人平均年齡層由40多歲下降至30多歲,因此希望透過推出更多年輕化的產品,吸納25至35歲的顧客,甚至碼實未來潛在顧客,「就算客人不買,也聽過謝瑞麟的名字,覺得公司的產品靚,讓他們未來成為主要購買力。」
伍綺琴續稱道,年輕客人消費力不太高,喜好亦與成熟客有較大分別。她以鑽石為例,時下年輕人對鑽石的認受性愈來愈高,但已不太喜歡3、4卡以上的「大堆頭」鑽飾,反而更為欣賞設計工藝,「年輕人比較喜歡一卡以下的碎鑽,注重鑲工和設計,而較成熟的客人則偏好珍珠、半寶石或彩色寶石。」
因此,集團利用工藝和設計,以提升鑽飾的「性價比」,例如通過排石和底面拋光程序,增加鑽飾的折射度,「把F級成色做到像E級成色一樣,25分鑽石做到像30分那麼閃,感覺大體一點!」 伍綺琴稱。
與國際品牌合作 新產品保持新鮮感
要令品牌「年輕」,另一方法是找「外援」。她透露,過去幾年,謝瑞麟有跟不同的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包括與美國手作飾品設計師Christine Keller合作,利用足金金線和彩色鋁線「扭出」首飾、胸針、戒指,讓客人自製屬於自己的飾物;也有跟日本珠寶品牌設計師松前瞳合作,推出日系簡約的KUHASHI系列項鍊;最近半年則與法國珠寶設計師 Isa Parvex合作,推出了12靈瓏﹙12生肖﹚系列戒指及吊墜。
她解釋,與國際品牌合作是希望令集團的飾品揉合不同文化元素,以及推出更多新產品,保持客人的新鮮感,但基本的結婚對戒、鑽石等「長青」類產品仍然是主打。「現時珠寶鑽石佔整體銷售比例約七成,黃金則佔近三成。黃金產品佔比增加主要是因為中國加盟店增多。」伍綺琴稱。
除了產品要有新鮮感外,謝瑞麟在店舖設計亦加入了新概念,以力谷黃金以外的產品。謝瑞麟近年以婚慶首飾專家為定位,將尖沙咀柏麗大道旗艦店和元朗YOHO MALL形點店打造成婚嫁體驗店,讓新娘子可以試穿婚紗和配戴首飾,挑選出最合適的珠寶。被問及會否在其他店舖引入同樣概念,伍綺琴說因 Wedding Pop-up Corner(婚紗試穿間)佔有一定店面空間,故需要視乎店舖面積及該區人流而定。
「舖換舖」 避免生意側重遊客區
另一方面,謝瑞麟自從2016年起,採取「舖換舖」策略,因應新基建落成及人流轉變,關掉不合適的店舖,優化店舖網絡,避免生意只側重遊客區。
伍綺琴坦言開店主要考慮該區的人流、居民購買力及交通配套,若部分店舖生意做得好,便會「細舖搬大舖」或在同區加舖,例如銅鑼灣時代廣場店及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店。她強調,開店不是以數量取勝,而是「那裡有潛質,就去那裡」,未來策略是看看遊客區能否開多幾間店,或者把店舖搬去較佳的位置。
油尖旺銅鑼灣舖 佔整體約4成
翻查謝瑞麟店鋪網絡,謝瑞麟的遊客旺區(銅鑼灣、旺角和尖沙咀)店舖約佔本港整體店舖數量42%,惟未有於中環開店,伍綺琴解釋,原因是該區舖租太貴,並要與國際品牌競爭,客源也跟現時謝瑞麟的主要客人有較大分別。
她又指,集團未有設立遊客區及民生區店舖比例目標,但遊客區適合做珠寶的店舖不多,加上想開新店也要講「機緣」,例如是店舖租約剛好結束、業主也願意把店址放出來等,集團下一步開店目標是像新城市廣場一樣,遊客和居民均會到訪的綜合性地段,以及附近居民已供完樓,居民能負擔得起單價1萬元產品的區域。
伍綺琴補充,謝瑞麟民生區及遊客區店舖裝潢相若,惟擺貨比例則會根據該區的消費力及客源來調節,在部分遊客區,店舖會在當眼櫥窗展示黃金飾品,吸引客人進入店內,順道選購珠寶及鑽石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