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畢業闖香港「極臭之地」  港產化學博士空氣中「淘金」

撰文:林樂謙
出版:更新:

香氣惹人喜愛,臭味令人避之則吉。但科大畢業化學博士詹嘉慧穿起白袍,卻不留在實驗室「嘆冷氣」,反而離開長駐7年的大學「象牙塔」,跑到傳出惡臭的污水渠房、臭氣薰天的堆填區,以至刺鼻的魚翅工場等實地考察, 以便設計空氣清新機。她的「努力」見於港鐵及大型商場公共洗手間中,成功將空氣轉化成商機。
打破做研究「無錢途」的宿命,詹嘉慧認為,本地科研發展緩慢,但仍有機會發圍,「你永遠唔會預測到未來社會注重咩行業,讀書最重要喺有興趣,而事實證明讀Chem﹙化學﹚都搵到食!」

現年34歲的詹嘉慧,在大學埋首化學研究足足7年,博士畢業後按照「劇本」,理應留在學校繼續研究生涯。殊不知她毅然放棄研究生涯,於2011年決定選擇以一個全新的身分──生意人,加入空氣淨化器公司信山實業,出任研究及開發部經理,後來更獲擢升為公司董事。

她加入之初,已決心將一項寂寂無名的空氣處理技術(NCCO)發揚光大,推廣至工業、醫療及零售領域。目前,詹嘉慧的成果已應用於港鐵站內公共廁所、IFC等大型商場,信山實業去年亦賺約2,000萬元,叫做「略有所成」。

詹嘉慧將空氣處理技術(NCCO)發揚光大,推廣至工業、醫療及零售領域。(羅國輝攝)

不想困於象牙塔中      「同真實世界好遙遠」     

促使她走出大學「象牙塔」的契機,是一項由科技大學研發的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NCCO)。詹嘉慧就讀博士時,便從旁協助研發工作,該技術於2003年申請專利後開始進行產品化,她決心親自進行推廣。「覺得自己同真實世界好遙遠,咁岩呢個技術同自己專業有關,想試吓新野。」

「轉行」對打工仔來說並不容易,但詹嘉慧憑著一股勇氣,不甘困在實驗室這個象牙塔。「想挑戰吓自己,失敗大不了返實驗室工作,但個技術咁好,無理由賣唔到!」她解釋,NCCO採用礦物材料作為催化劑,分解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轉換成水分及二氧化碳,比較市面上普遍採用的活性碳,氧聚解的除味功能更徹底,使用壽命長達4年,又可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可分解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轉換成水分及二氧化碳。(羅國輝攝)

難忘實地考察 臭味「 環繞3日」

原理聽落簡單,但要說服客人,最考功夫。「做產品推廣,唔喺賣個杯咁簡單,要向客人介紹好多科學原理,我想證明自己一樣做到!」

詹嘉慧熟悉技術,固然要為工程項目度身訂造最合適的產品。於是乎,為滿足不同客人需要,她「唔臭唔去」,到過公廁、渠房及垃圾場等實地考察,檢測污染物濃度,以及量度各地空間大小,以便設計及安裝空氣清新機。印象最深刻,莫過於拜訪羅湖站的污水渠房,「仲未行到入去,已經見到好多隻烏蠅飛嚟飛去,好恐怖!嗰種臭味好難聞,足足3日仍覺得頭髮有陣味。」

單單臭味,未必及得上視覺上帶來的震撼。經典一幕,是到訪魚翅廠,廠家使用氨水及雙氧水漂白魚翅,發出類似「尿餲味」的惡臭;遍地魚翅亦令她想像有多少條鯊魚被殺,非常血腥。

詹嘉慧認為,讀書最重要是有興趣,修讀化學亦可有出頭天。(羅國輝攝)

堅持興趣行先 證明讀Chem搵到食

常人聽到這些工作,或許會「耍手擰頭」,但與化學結上不解緣的詹嘉慧卻作為「戰績」帶過。 她早在中學時得到恩師啟蒙,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填大學志願時,我頭5個志願都選化學系,屋企個個親戚都好關注我,問我畢業後出嚟想做咩?」幸好,她的母親鼓勵她追求理想,興趣行先,由大學本科一直堅持到博士畢業。

像詹嘉慧的例子,在本港的教育制度下可謂「賣少見少」。她眼見越來越少人有志修讀化學,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他們。「你永遠唔會預測到未來社會注重咩行業,讀書最重要喺有興趣,而事實證明讀Chem﹙化學﹚都搵到食。」

在港從事科學工作並非主流之路,詹嘉慧指雖然本地科研發展較慢,但仍有機會發圍。「我加入公司得6個人,依家有60人,包括研究開發人員、工程師及銷售人員等。只要有人肯帶頭去試,就會產生更多工作機會。」她同時勸勉科學畢業生,內地科研發展步伐加快,只要他們願意踏出香港,工作機會便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