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消費差過通關時 7間少賺4間轉蝕 零售餐飲股市值蒸發千億
通關至今已逾一年半,原以為香港經濟前景「守得雲開」,豈料貿易、金融業,以至消費均未盡人意。港人北上玩樂,加上消費降級,零售餐飲業表現差過去年初開關之時。
績差自然影響股價。據《香港01》統計,本地零售、餐飲兩大消費股幾乎「全軍覆沒」,股價較通關前還要差,合共「蒸發」近千億市值,相當於香港零售業一整個季度的銷貨價值,已公布業績、可按年比較的本地消費股表現轉差,難怪海港城母企九龍倉置業(1997)主席吳天海也拋下一句︰「復常還復常,市場還市場。」
市民消費是香港經濟的一個重要元素,疫情過後,本以為本港開始走向復甦之路,豈料僅曇花一現,今年上半年消費表現較去年同期疫後初開關時還差。
零售股幾乎全軍覆沒 通關後市值蒸發近千億
先來看零售業。本港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元,按年下跌9.7%。上半年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6.6%至1,914.54億元,除了農曆新年期間外,零售額已連跌四個月。若下半年持續頹勢,料全年不足4,000億元,遠不及2018年時的4,852億元、2023年的4,055億元。
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不少都錄得雙位數跌幅,「愈貴愈跌」。以最新6月數字為例,「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汽車及汽車零件」跌幅最大,分別為23.1%和25.1%,表現最差,而「百貨公司貨品」、「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服裝」、「燃料」、「眼鏡店」均錄得雙位數跌幅,介乎13.2%至18.6%。
整體銷情不佳,本港零售及珠寶上市公司表現可見一斑,包括日本城母企國際家居零售﹙1373﹚、759阿信屋母企CEC國際﹙0759﹚、AEON母企永旺﹙0984﹚等多家零售商業績差強人意,其中CEC國際全年轉蝕近3,000萬元,永旺料上半年虧損擴大至最多1.91億元,而周大福﹙1929﹚、周生生﹙0116﹚純利亦大減。
績差自然影響股價。據《香港01》統計,截至8月21日,除了佐丹奴外,14隻本地零售股股價均較通關前(2022年12月底)下跌,可謂「全軍覆沒」,而本地零售股總市值也腰斬,「蒸發」約936.8億元,相當於香港零售業一整個季度的銷貨價值。
零售業步入寒冬,但恐低處還未算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預計零售額跌勢至少持續至今年年底,甚至至明年年初。九龍倉置業(1997)主席吳天海亦表示,訪港旅客只恢復到2018年水平的60%至70%,零售銷售額由疫後的復甦轉升為跌,「三高」包括利率高、匯率高及空缺高等問題,持續影響香港,直言「復常還復常,市場還市場」。
本地餐飲結業潮惹關注 平價快餐反見增長
另一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則是本港餐飲業。今年食肆結業潮引起社會關注,牛丼店「加藤屋」全線結業、美式連鎖式扒房「Outback Steakhouse」連關9店,連鎖西餐廳薩莉亞兩間分店將於9月結業,而開業超過60年歷史印尼餐廳「沙田茵餐廳」也將結業。
翻查食環署牌照資料,截至今年8月20日,本港有17,262間持牌食肆(包括普通食肆、小食食肆及水上食肆),較2023年年底的17,185間仍多77間,保持上升趨勢,但較記者早前統計4月下旬的17,411間少149間持牌食肆,再者食肆結業後,未必會即時註銷牌照,數據料未完全反映食肆結業情況。
與此同時,本港餐飲業亦面臨「消費降級」。今年第二季食肆總收益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69億元,按年下跌2.1%,當中中式餐館收益約96.9億元,跌7.3%,為5個食肆類別中跌幅最大,但主打平價的快餐店收益則增加7.9%。
事實上,港人消費力下降,「雙餸飯」店大行其道,本港連鎖食肆則受累,翠華﹙1314﹚、譚仔國際﹙2217﹚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純利均有雙位數跌幅,太興﹙6811﹚更預料今年上半年少賺最多八成,整個板塊的股價皆不如以往。截至8月21日,8隻本地餐飲股無一倖免,整體股價較通關前腰斬近半,總市值「蒸發」77億元。
受港人北上消費、內地餐廳南下影響,本港餐飲業仍未見曙光。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早前接受訪問表示,現時每月有300間食肆結業,但開業不足200間。餐飲行業猶如捱打一樣,營業額難以趕上經營成本,整個行業都「頭赤」。敘福樓集團﹙1978﹚主席黃傑龍早前更在社交平台提醒辛苦經營的同業們量力而為,切勿過分死頂輸身家。
太地三商場零售額齊跌 半島酒店次季出租率不足四成
雖然吳天海看淡本港零售,但海港城作為九倉主要資產,其上半年商場部分的收入及經營盈利仍錄得按年升幅,分別為上升7%及6%,出租率達到97%。至於時代廣場,商場上半年的收入及經營盈利增長4%及6%,出租率為94%。
相較之下,太古地產﹙1972﹚旗下商場生意較為遜色,太古廣場購物商場上半年零售銷售額跌13.1%,太古城中心零售額跌4.3%,東薈城名店倉零售額跌2.6%。上半年太古廣場及太古坊租金分別下降16%及10%。另外,主營民生商場的領展﹙0823﹚股價亦較通關前跌逾32%,市值減少逾416億元。
本地消費疲弱,商場零售額大減,連做遊客生意的酒店業也觸礁,大酒店﹙0045﹚上半年轉蝕4.48億元,旗下香港半島酒店第二季表現不佳,出租率跌至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