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引爆解約潮 羅兵咸連失逾40個客 中港核數「一哥」地位恐失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受中國恒大(3333)財務造假案拖累,「Big 4」之一的羅兵咸永道(內地稱「普華永道」)正遭遇解約潮。據《香港01》統計,5月至今已有42間中港上市公司與羅兵咸解約,另找核數師,當中不乏大型金融機構及國企,公司前十大客戶一半不續約;估計羅兵咸損失起碼8.5億人民幣生意,折合約9.1億港元,在港市佔率勢被安永反超。

有會計界同業認為,目前僅僅是這場風波的「開始」,假如事件惡化,與羅兵咸解約的上市公司名單只會越來越長,是一次會計界的大洗牌,亦是二線會計師事務所「上位」的時機,惟相信「Big 4」先天優勢仍難撼動。

羅兵咸永道正遭遇解約潮,金融機構、國企等大客戶接二連三取消合作。(資料圖片)

羅兵咸解約風波始於3月,當時恒大被中國證監會裁定在2019年及2020年共虛增收入5,640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報道指內地當局正調查時任恒大核數師的羅兵咸永道於事件中的角色,風波逐漸「發酵」,最終在5月23日傳出羅兵咸恐被處以最少10億元罰款,甚至暫停內地部分業務。

招商局打響「第一槍」 「一門八傑」取消聘書

消息一出後,多家公司迅速「站邊」,紛紛與羅兵咸「說再見」,並由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旗下企業打響「第一槍」。5月28日原本打算聘任羅兵咸為其2024年會計師事務所的招商局港口(0144)、招商銀行(3968)最先「轉口風」,宣布改聘其他會計師事務所。

然後,招商局系其他中港上市公司亦陸續取消了羅兵咸的2024年財報審計「聘書」,包括招商局商業房託(1503)、招商局置地(0978)、招商蛇口(滬深:001979)、招商積餘(滬深:001914)、招商輪船(滬深:601872)。另外,據了解,招商局中國基金(0133)亦擬改聘其他會計師事務所。

招商系「一門八傑」同時「割蓆」,十分少見,當中招商銀行擬改聘安永,其餘則改聘畢馬威或暫未披露接替安排。

國企陸續「轉軚」  十大客戶一半不續聘

本來已到手的招商系這一大單不翼而飛,其餘在手的央企、國企客戶不少亦不續聘。中石油(0857)原本在4月30日披露擬續聘羅兵咸為該公司2024年境內外會計師事務所,但在5月突然「轉軚」,在公告中稱鑑於近期有關審計行業相關事項還需進一步核實,取消聘用羅兵咸。

而國藥(1099)「分手」通告更為直白,稱因核數師近期媒體傳言之相關事項還需進一步核實,撤回委任羅兵咸永道為國際核數師決議案。同日羅兵咸再失中國銀行(3988)這大客,公告稱基於審慎原則,不再續聘羅兵咸為2024年度審計師,僅聘其提供2024年中期財報審閱等專業服務。

另外,還有北京北辰(0588)、同仁堂國藥(3613)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也以連續審計年限達到規定時長等原因,不再續聘羅兵咸。

綜上所述,截至出稿前,包括招商系在內、與羅兵咸「分手」的中港上市公司有17間是央企、16間國企及9間民企。同時間,根據Wind數據,2023年羅兵咸前十大客戶包括中國銀行、中國人壽(2628)、中國人保(1339)、中國電信(0728)、中國石油、中國中鐵(0390)、上海醫藥(2607)、上海電氣(2727)、世紀華通(滬深:002602)、順豐控股(滬深:002352)。如今前十大客戶已有5間不再續聘羅兵咸,僅剩中國電信、上海醫藥、上海電氣、世紀華通、順豐控股還未表態。

料損失逾8億人幣生意 「一哥」寶座恐不保

《香港01》統計,5月至今,羅兵咸已失42間上市客戶,據這些公司2023年年報核數師酬金及2024年審計費用的預算,估計羅兵咸至少損失約8.5億元人民幣生意。對於全球逾530億美元生意的羅兵咸而言,8.5億元人民幣微不足道,但在中港地區來說,料幾乎損失一成生意,威脅其「Big 4」龍頭地位。

曾連續擔任恒大14年審計機構的羅兵咸,多年來穩坐「Big 4」中港審計業務「一哥」寶座,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最近公布的評核,2022年羅兵咸負責審計及相關鑒證業務的內地上市公司數目未及安永,主審央企亦只有7間,但綜合排名及業務收入均位居首位。

但如今連流失去多名大客,而這些上市公司,記者發現目前有9間公司改聘安永、6間公司改聘德勤、7間改聘畢馬威,其餘改聘其他會計師事務所或暫未披露。毫無疑問,「二哥」安永最為「受惠」,勢搶奪中港市場「大餅」。

事實上,從企業數據庫Webb-Site中可見,截至今年6月19日,安永為本港385上市間公司提供審計業務,以公司數目計,市佔率達到14.86%,已超過羅兵咸的14.47%,一改去年底羅兵咸「領頭」格局。

同業料解約名單或漸增  合夥人要承擔「無限責任」

雪上加霜的是,有報道指恒大清盤人指定律師,正調查公司前審計機構羅兵咸在內的服務供應商,希望為債權人彌補損失。在港市佔率排第五、「Big 4」以外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立信德豪(BDO)審計部董事總經理陳錦榮表示,恒大事件中的各方可能會對羅兵咸事後追究,假如事件惡化,「解約」名單只會越來越長。另外,由於羅兵咸採取合夥人制度,合夥人要承擔「無限責任」,可能面臨罰錢帶來的後果。

在「無限責任」下,採取特殊普通合夥制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需要對所負責的業務負無限責任,對其他合夥人的工作也將視具體情況承擔相應責任。

《香港01》向羅兵咸查詢,面臨多間上市公司解約,經營是否受壓以及假若被罰款合夥人是否因而需要賠償,羅兵咸表示不予置評。

陳錦榮表示,恒大事件中的各方可能會對羅兵咸事後追究,假如事件惡化,「解約」名單只會越來越長。(資料圖片)

予二線會計師事務所「上位」時機

陳錦榮續指,內地對國企有規定核數師任期,不排除可能會有更多的國企以連續審計年限達到規定時長作為理由,趁機與羅兵咸解約,至於其他上市公司還在觀望狀態,但目前僅僅是風波的「開始」。此次事件對整個審計行業聲譽有影響,雖然他認為沒有同行會希望行業出現震蕩,但這次無疑是一次大洗牌,亦是二線會計師事務所「上位」的時機。

那麼處於二線的會計師事務所如何「爭餅仔」?陳錦榮認為,「四大」與其他會計師事務所收取的審計費用差異越來越小,「始終都係要做咁多(工作)」,時間、人力成本令到二線會計師事務所法無法降低價格,只能在服務上取勝,「Big 4個啲好忙,未必為客做太多,我哋咪做多啲。」

本港審計市場高度集中,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壟斷。(李澤彤攝)

事實上,本港審計市場高度集中。財匯局統計指,於2019年,甲類會計師事務所﹙為上市實體提供審計的數量逾100家﹚的審計費用共佔市場的80.2%,其負責的上市實體審計數量佔71.1%,經審計的上市實體市值達90.1%,增長7.7個百分點。

就105家市值超過500億元並聘用本地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的上市實體,除了兩家外,均由四家甲類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提供審計服務。數字反映,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壟斷港市場。

信用危機再現 「Big 4」神話能延續?

翻開會計界過往篇章,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讓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身敗名裂,「五大」變「四大」,當時的受益人羅兵咸如今卻恐被捲入類似的信用危機,中港市場又會否由「四大」變「三大」?

陳錦榮則認為,「四大」地位並不能輕易撼動,上市公司在進行融資的情況下,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因盡責調查等因素,通常會推薦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其核數師。

陳錦榮稱,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通常會推薦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上市公司核數師。(Getty)

「有咩差池唔想孭飛,佢哋會用『都係唔好博』的心態去說服客人用四大。」陳錦榮續稱,他們又會猜想用「四大」,是否更容易通過聯交所批核,所以「有理冇理都穩陣啲先」,故四大會持續壟斷市場,尤其是IPO等融資項目,羅兵咸仍然有優勢,但財報年審沒有融資壓力,所以上市公司會改聘其他會計師事務所。

事實上,羅兵咸近日仍然有新的審計工作,包括為香港首家以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晶泰科技(2228)核數。

料審計、諮詢分家難成事

但為保龍頭地位,「四大」之一的安永早在2022年計劃將風險較大的審計業務與服務為主的諮詢業務分拆,為企業重組鋪路,但一直未有進展。陳錦榮認為,審計、諮詢「分家」難以成事,二者合一才能資源共享,「審計業務合夥人可能會諗『風險就我承受,打拼返嚟的聲譽就大家用』,佢點會肯?」

受中國恒大財務造假案拖累,羅兵咸永道正遭遇解約潮。(資料圖片)

信譽是一切商業行為的基礎,倘若「四大」想歷久不衰,治本方法還是維護自身商譽。中證監指,恒大地產主要是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方式財務造假。內媒引述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助理陳江松表示,按照相關會計准則的規定,地產企業應在滿足物業交付等條件之後方能確認收入,但恒大地產在物業交付甚至完工前,已經將收入入賬。

陳江松表示,造假手段相當拙劣,他質疑道如此巨大的造假金額,相關財報是如何出爐,審計機構羅兵咸是否承擔起了「看門人」的職責,「作為一家實力強勁的專業機構,為何沒有發現財報中的『貓膩』?」

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亦發表文章稱,羅兵咸捲入恒大財務造假案,令公司專業信譽受到嚴重衝擊,權威影響力大幅下降,是導致被上市公司解約的重要原因之一,並提醒審計機構要從羅兵咸「退單」風波中汲取教訓,做好企業經營「把關人」的角色。

這些問題均有待監管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這場風波亦不僅僅是恒大與羅兵咸之間的糾紛,更是金融監管機構與會計師事務所龍頭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