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生命科學成像中心開幕 跨科研究以MRI找出優秀領袖思考模式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浸會大學為配合推動跨學科研究及開拓知識創造的大學發展策略,成立「生命科學成像中心」並於今日(8日)舉行開幕典禮。該中心設有多項腦部成像設施,校方現時已經利用中心設施開展及進行多項跨學科研究,打破文理科之間的界限。

浸大生命科學成像中心屬大學中央的研究設施,設有「磁力共振成像」、「腦電圖儀」(EEG)「功能性近紅外光譜儀」(fNIRS )以及「經顱磁刺激」(TMS)系統等設備,對應多個研究領域,包括神經管理學、神經營銷學、神經美學等,期望利用神經科學和成像技術,加深大眾對社會科學、藝術、創意、人文等領 域,以至其他對社會帶來深遠和實質影響課題的理解。

浸會大學成立「生命科學成像中心」1月8日舉行開幕典禮,由多名嘉賓主禮。(盧勁揚攝)

以磁力共振成像掃描儀為例,就可以研究商學院管理學範疇之中,人於進行決策時的腦部活動,協助找出優勢領袖的思考模式;功能性近紅外光譜儀就可以評估使用者的大腦活動頻率,並能於小組活動中同時安排多人接受掃描,例如安排多人合奏音樂就可以了解他們的腦間同步與演奏表現及合拍性的關聯性。

中心其他研究例子包括使用腦電圖儀研究人體腸道菌群與飲食偏好及腦活動關聯,或以經顱磁刺激系統研究大腦網絡調節神經認知與治療神經性精神疾病的各種策略。

浸大生命科學成像中心總監、物理系系主任周昌松教授指,現時人類對腦部的了解相比其他範疇仍然有限,中心可以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他又希望中心可以作為基礎建設,推動更多相關的跨學科研究。

浸大校長衛炳江表示,學校設立該中心是要準備學生於畢業後投身社會,而近年世界變化愈來愈快,跨學科研究有助拓闊學生視野,避免思維只困在自己的主修科目。他致辭時亦比喻中心為浸大的神經網絡,可以激發不同學科之間的互動,把神經科學與多個領域連繫起來。

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陳鎮仁博士於開幕典禮上表示,中心可以讓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努力,實現更大協同效應,有信心中心具催化作用,可以推動浸大學術和科研發展,貢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