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教大允學生用AI做功課但有1條件 6大取向評估學生成效
近日人工智能(AI)生成工具風靡全球,為教育界帶來不少影響。教育大學今日(23日)公布,學生可在課堂上使用AI輔助工具,惟須在提交的功課中清楚交代,就使用AI學習過程反思,教職員可根據「6-P 教學取向」,評估學生學習進度,引導他們自主學習。
教大指,即使人工智能出現會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改變,但需順應新科技發展,教職員應引領學生正確理解人工智能應用優勢與限制,以至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及創新思維。
允許課堂用AI工具 按專業判斷確保功課符學術誠信
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表示,AI有助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及創新思維,教職員應以積極態度善用新科技,誘導學生接觸AI。學生可在課堂上使用AI輔助工具,惟須在功課中詳述使用AI過程並反思。
他續稱,教職員應根據專業判斷,在偵測軟件協助下,確保學生呈交的功課符合學校對學術誠信要求。
按「6-P 教學取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職員可根據校方所提出的「6-P 教學取向」,評估學生學習成效,引導他們自主學習:
1. Plan(寫作計劃)
學生需計劃寫作的內容和結構,以有效回應議題、研究方向或問題;
2. Prompt(問題指令)
學生設計指令向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工具提出問題,為討論和探索提供資訊;
3. Preview(預覽草稿)
學生預覽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工具的輸出,檢查內容準確性,過程中需獨立思考,主動搜索其他文獻支持觀點;
4. Produce (產出文章)
通過綜合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工具的輸出和各種資訊來源,表達學生個人觀點,產出文章;
5. Peer Review(同儕評議)
同儕評議可以改進文章,合理運用參考文獻,使文章更精確和豐富;
6. Portfolio Tracking(跟進學習歷程文件)
它與自主學習的自我反思階段相匹配,涉及學生對寫作和學習過程反思,以及制訂未來寫作和學習任務策略。
用AI工具完成「電子學習歷程檔案」 推人工智能課程
為讓學生體驗新科技,校方正構思在必修的通識課程中,學生可使用AI生成工具完成三個學分的「電子學習歷程檔案」(ePortfolio),也推出「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及人工智能素養課程,探索現實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應用,以至了解相關產業發展,後者已有近700名大學生及高中生受惠。